以参知政事范仲淹为主,枢密使韩琦,还有一众武修大将为辅,他们认为唐国西北吃紧,朝政动荡,内忧外患,此时正是攻唐的好时机,若是倾国而战,定能战而胜之。
另外还有中间派,如他们持观望态度,这部分人最多。
由于这种分歧,去年镇江关之战爆发,宋国出动的文王寥寥无几,因此才会才会遭遇败绩。若是宋国数十位文王一起出动,唐国沿江各州,大概已经落入了宋军手中。
张九龄慢慢地讲述着宋国朝廷之事,宋国中文道一派独大,无论军政都控制到宋国文修手中,武道武官只能辅助文道大臣。
不过宋国文道大臣分成了许多派,改革派、变法派、保守派、清流派、经世派,儒教、道教、外戚
各派系轮番上台,斗来斗去,阵营变幻莫测,一直也没斗出个名堂,大大地增加了内耗。
由于文修势大,宋国皇帝年纪小,修为低,没多少心腹,没多大权利,常常还要忍受文臣的脸色,只能做个老好人
王维仔细听着,感觉宋国的制度有些像‘君主立宪制’,一切事情都由文道做主,皇帝只是个象征性的人物。
“不知宋国皇帝持什么态度?”
“宋帝尚未亲政,朝政之事多有太后刘氏做主,刘太后本来支持攻唐,可镇江关败了,又主张议和,因此才会有此次和亲之事。”
听了张九龄的话,王维掐了掐指头,奇怪道:“从赵佶遇刺,到如今的赵祯,这才过了一百多年,为何宋国接连换了三位皇帝呢?”
这里可是混元大陆,普通人都能活个七老八十,就像唐国皇帝都活了两百多岁,宋国皇帝为何如此短命呢?
张九龄叹道:“宋国文道清明,以招揽诗囊为耻,宋国皇帝也是一样,若是招了诗囊,必遭弹劾,有人向皇帝献诗,则被称为谄臣。
英宗皇帝无甚文才,年二十也才是个文士,于是他改修武道,一不小心伤了元气,后来辗转病床,英年早逝。
神宗不喜欢文道,便跟随妖道林灵素修练气之道,后误食金丹,不久暴毙。”
“除了高宗皇帝、徽宗皇帝,其余的继承者们,无论文道、武道、或者气道,皆不出彩。”
王维暗暗感慨,宋国皇帝真憋屈啊,上有老娘管着,下有一群喷子,可怜兮兮的。
“王兄,不知安定郡主将要嫁给何人?”
“不知道!”
张九龄面带难色地说道:“宋国朝廷一直在争吵着打败了仗该谁负责,死了那么多士兵是谁的责任,主和派责怪范仲淹几人不该相信公孙策的鬼话,死了那么多人,他们应该负责,主和派要求范仲淹、韩琦等人上书请辞;
而主战派则声称,此战之失,责任全在于议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