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学期第一周的周四晚上,学院召集了各个专业所有上一届的班长和团支书,一起到学院楼的大型报告厅里开会。
管理学院规模庞大,班级数量也多,虽然每个班只派出了班长和团支书两个代表,但大家一起往报告厅里一坐,仍旧把教室塞了个满。
人还没到齐,乱七八糟的材料就已经发了一大堆,几个辅导员在讲台上播放着足有七十九页的ppt,给大家仔仔细细地讲述素质分折算和奖学金评定的红头文件。
舒禾听得一百二十分认真,疯狂埋头做笔记,刷刷地写了两三页纸的注意事项。
会议重点密密麻麻,让人连困都不敢困。
就是以前上专业课的时候,她都没有像今天这样认真过。
一个会整整开了两个小时。
结束的时候,导员们还把各个班长额外留了下来,给大家针对性的时间举手答疑。
终于从报告厅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凝成了浓墨一般的黑色。
因为时间太晚,风吹到身上,甚至还有些凉意。
团支书们已经提前回寝室了,舒禾也没有要许嘉实来接,直接和隔壁班的两个班长一道走,边走边讨论着表格统计具体的操作。
其实,各个学生干部在此之前都已经有了整整一年的学生工作经验,word和excel表格打了不知道多少,如果是普通的任务,导员只需要在班群里发一则简短的文字消息和一份官方文件,大家就能自主完成得很好了。
然而在今天的会议上,几个导员却花了那么多功夫给大家讲解。
可以想见奖学金评定的流程有多么复杂。
首先,无论每一位同学是否有意向申报奖学金,都必须要参与新学年年初的素质分结算,导员强调了很多遍,每一个人的结算都务必不能出错。
班里的同学们要根据文件来判断自己上一学年的表现能否加分、能加几分,然后分门别类地将项目的完整名称写进表格、并标注得分,再按顺序附上所有加分项的材料证明,交由班长和团支书审核。
班级审核通过以后,还要上交给学院审核,最终以学院修改后的得分为准,进行降次排名。
排名以成绩为门槛,成绩达标者的素质分越高,能拿到的奖学金等级就越高。
除此之外,班长和团支书还要给班级里的每一个同学下发一张民主素质评议表,让班里的33名同学为除了自己以外的32名同学分别打出思想品德、学习素质、身心素质、生涯规划这四项得分,以百分制记。
表格收上来以后,班长和团支书分别统计算出每一名同学在每一项测评里得到的平均分,再根据平均分的排名,挑选出优秀和合格等第的同学各7名、良好等第的同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