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冉魏霸业> 第0180章 人红是非多

第0180章 人红是非多(2 / 4)

国国力不支,派出了急功近利的赵括代替了廉颇,想要快点结束战争,但是赵括兵败,赵国四十余万士兵成了俘虏。白起为了避免日后这些赵军形成隐患,就趁夜坑杀了这四十余万人。

赵国这么多人命葬送在白起手中,赵国人对其恨之入骨,所以后来秦王命令白起攻打赵国邯郸的时候白起称病不起,邯郸的战事不顺,秦王迁怒,命令白起带病上路。

白起走到杜邮的时候秦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白起的死因其实不难琢磨,不外乎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了,当时的狡兔没死,但是秦昭襄王却把白起这个走狗烹了却是为何?

因为他怕后继之君驾驭不住白起这个大杀器,正如越王勾践杀文种,刘邦怕刘盈驾驭不了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一样,刘邦用了许多方法,将这些诸侯王一一消灭了。

白起之死的直接原因,便是赵国的离间计,还有应侯范睢的谗言。

谢艾认为,白起之死,并不存在狡兔死走狗烹的问题。白起死的时候,东方六国都在,而且赵国首都邯郸也尚未被攻克(邯郸保卫战还重挫秦军),可以说赵国、楚国这些强劲的对手都在,不存在兔死狗烹的问题,因为兔子还远远没有死。

白起之死,个人感觉就是一桩冤案,名将不得善终的典型,主要的责任人应该是范雎和秦昭襄王。

一般认为,白起悲剧始于将相失和。

其实,白起和范雎很早就有梁子,后来对于战略的分歧使得两者之间矛盾日益恶化。白起的发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魏冉的举荐,魏冉是秦国的外戚,是宣太后的亲戚,秦武王举重意外死亡,没有子嗣而兄弟争位,权势极大的魏冉此时出面,立秦昭襄王为秦王,并因此权倾朝野。

此后,秦昭襄王任用范雎为相,范雎最大的功绩之一就是帮助秦昭襄王剪除了魏冉,罢免了其的官位,令其前往关外的封地。

相当于范雎在政治斗争中损害了白起的恩人,这为日后两人失和埋下伏笔。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进攻邯郸,灭赵国。

赵国派苏代见范雎,劝说他上奏秦王暂缓进攻,原因是一旦白起破赵、灭三晋,功劳将远远在范雎之上,位列三公之后,由于两人不和,很有可能对范雎不利。

范雎于是劝说秦昭襄王进行修整,于是灭赵良机被错过,白起开始和范雎关系进一步恶化。之后,攻赵受阻的时候,白起不肯受命,接到强制命令后,不情愿地带兵出征,走到半路的时候,范雎劝秦昭襄王,认为白起心有不甘,久必生变,于是促使了白起的自杀。

秦昭襄王在这个冤案过程中负有更加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听信了范雎的主张,使得赵国在长平之战后获得喘息的时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