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谥之恶谥:如厉、野、夸、躁、伐、荒、炀、戾、刺。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类谥号,一般属于官谥。
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
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大致有以下几种:
太祖、高祖开国立业。
太宗、圣祖发扬光大。
世宗有守成令主的美誉,但也指世系传承发生偏移。
仁宗、圣宗、孝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
世祖是中兴之主。
哲宗、兴宗、成宗是守成之君。
宪宗、宣宗功业不足、有功有过。
宁宗过于懦弱。
德宗遭遇动乱被迫逃亡。
高宗由盛转衰。
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
文宗文弱无能。
武宗偏好武力。
度宗、定宗仅是过渡君主,影响不大。
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
熹宗昏庸腐朽。
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另外孙权的谥号是“大皇帝”,比较特殊。
申扁道:“陛下,臣以为谯王的谥号可为‘愍’。赵愍帝!”
“不可。”
石遵的眉头一皱,有些怒气:“对于谥号,朕还是略知一二的。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谯王固然如此,但朕以为不妥。”
一个平谥都不给?
这时,石闵不禁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谯王已经遭到废黜,非以皇帝之尊而亡,故而不必上谥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