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闵这是在拖延时间。”
陈暹笑了笑:“大王尽管去与魏王阵前一会。平棘城那里已经布置妥当,除非敌军十倍于我,不然一时半会,他们绝拿不下平棘城的。”
“好。”
说着,石冲勒住缰绳,就要拍马冲出去,却被陈暹喝止:“大王且慢!”
“嗯?”
“大王,兵不厌诈,两军阵前,若是石闵暴起,欲擒住大王,只怕依靠这十几个卫士无法抵挡。请大王带上精兵二百到两军阵前一会。”
“……”
“好吧。”小心无大错,石冲固然是一个酒囊饭袋,但是他还听得进谏言。
而且石闵号称“天下第一勇士”,勇冠三军,若是他突然暴起,擒下石冲,只怕身边的这十几个卫士都无法挡住。
看着对面“轰隆隆”地冲过来二百名叛军锐士,李农不由得有些担忧:“魏王,石冲带了这么多卫兵保驾护航,依我看,不如你也带上百名精兵去赴会吧。”
石闵却是摆了摆手,说道:“不必。”
石闵自恃武艺高强,他仗着一杆双刃矛,胯下又有汗血宝马,赤马朱龙,可以说他完全可以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即便不敌,石闵足以全身而退。
石闵带着十几名亲兵,便奔着两军阵前而去。
在两军阵前设下一张矮桌,两个蒲团,一壶好酒,两只酒碗,石闵与石冲便对席而坐。
这是古老的战争礼仪,只不过自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已经罕有人去遵守这种礼仪。
“仁义”的宋襄公可是一个前车之鉴,墨守成规对于兵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兵不厌诈!
中国古代战争只有在春秋以前才会下战书约战,击败对手后一般会释放俘虏。到了春秋后期,这种战争历礼节就渐渐消亡了,各国在战争中都是无所不用其及。
尤以战国时期战乱频频,战争以消灭敌国为目的,最为暴乱。如秦白起于伊阙之战杀韩魏联军24万人,于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人。在这样暴虐的情况下,战场规则被完全抛弃。
为威吓敌方,常常坑杀敌军俘虏,或将阵亡敌军首级砍下堆成“京观”,甚至屠杀平民。
此后由于儒学“仁”的思想影响,直到唐代,大规模屠杀俘虏的记载方才少有耳闻(最后一次屠杀10万人以上的记载是唐薛仁贵“三箭平天山”后将放下武器投降的10万西突厥军尽数坑杀)。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战争可以说是极不讲规矩,为了胜利不择手段。
中国古代一项不那么文明的交战惯例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用以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