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又是什么组织?何以能搞出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名单。”
“这就是闵哥儿你孤陋寡闻了。”董巧巧笑着道,“不过你平日里不是治军就是打仗,不是读书就是练武,没听说过琅琊榜和琅琊阁也不足为奇。”
“这琅琊阁,初建于东吴孙权年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在江湖上声名鹊起。就妾身所知道的,琅琊阁有着巨大的能量,不仅能影响大江南北的江湖,还能影响晋国的庙堂!不过琅琊阁向来神秘,没有人知道其阁主是何人,只知道琅琊阁能号令江湖上的诸多帮派,甚至于列国的朝堂和天下各地,都不乏他们的人。”
“……”
石闵有些感慨:“世上竟还有这样的组织?”
“闵哥儿,其实你在琅琊榜上,也是榜上有名的。”
“噢?不知道是三大战神,还是四大美男子?”石闵有些自恋。
董巧巧“噗嗤”地笑了出声:“自然是三大战神了。”
“呃,好吧。那三大战神,除了我还有谁?”
“除了你,还有燕国的慕容恪,晋国的桓温。”
慕容恪?桓温?
石闵想了想,慕容恪与桓温打仗的确有一套,但是其眼下的战绩却绝对无法与自己比拟的。
迄今为止,慕容恪的事迹仅仅流传于河北与漠北,桓温的事迹仅仅流传于江南,不像石闵这样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石闵的威名,可谓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桓温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
桓温的高祖(或高伯祖、高叔祖)是三国时期在嘉平之狱中被司马氏诛杀的曹魏大司农桓范。
谯国龙亢桓氏沦为刑家,在西晋并非高门望族。桓彝南渡后交结名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并“志在立功“,曾与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使得家族地位有所上升。桓温是桓彝长子,未满周岁时便得到名士温峤的赞赏,因此以“温“为名。
咸和三年(328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当时桓温年仅十五岁,枕戈泣血,誓报父仇。
三年后,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由此为时人所称许。
桓温为人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咸康元年(335年),桓温出任琅琊内史(相当于太守)。后加辅国将军。
两年前,朝廷以桓温为前锋小督、假节,让他率部据守临淮(今江苏盱眙),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同年十月,桓温升任徐州刺史,并都督青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