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郡陈留郡),大梁。
“大王,快要抵达大梁城了。”到达目的地,负责保卫石闵安全的卫士统领陈长生随即驱马上前,隔着六御车驾跟石闵招呼了一声。
六御,亦作“六驭”,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石闵为魏王,权势滔天,跟天子一般乘坐六御车驾,这个不过分吧?
“嗯。”原本正在睡眼惺忪地打瞌睡的石闵,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掀开车驾的帘幕,石闵翘首眺望,眼中映入了大梁的山川河泽!
大梁,可谓是一座历史名城!
大梁,即后世的开封。《禹贡》豫州之域。春秋时为郑地。战国时为魏都魏惠王自安邑徙都大梁,即此。秦属三川郡。汉置陈留郡。晋为陈留国其后没于群胡,石虎改为建昌郡。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迁都以后,魏惠王苦心经营,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
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城内大街长约10里,居民约有三四十万。
大梁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时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惟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大梁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圃田泽,把圃田泽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
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经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
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大梁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的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魏国的船只从梁出发可以直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凭借巨大的交通优势,大梁城在短短十几年间,便一跃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商业大都市。
时至今日,大梁的地位依旧不可撼动!
而石闵看中的,正是大梁的地理位置之优越!
虽然过了七百多年,大梁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不再是天下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中心,但大梁有形胜之地,有这一基础,再加上曾经是魏国都城这一噱头已经绰绰有余了!
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