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势力很强,影响很大。其中许多著名的道士多在今江苏句容、溧水东部的茅山修道炼丹,这里也就成为南方道教的中心之一。
但是,这时的道教仍然没有佛寺那样的建筑物。出家道士的修道和炼丹场所,依旧是石室、洞府或简陋的茅棚;不出家的信奉者,都在家中设一间“静室”,进行修炼。这与道教修炼,需要环境幽静有关。例如著名道士单道开,他就“好山居”。
升平三年(359),他从北方来到东晋所在地,后入南海郡的罗浮山(今广东增城市东)修炼,独处茅茨,寄情物外。年百岁,卒于山舍。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晚年入罗浮山修道、炼丹,优游闲养,著述不辍。他也没有道教观宇,最后是在茅舍中去世的。
许翙(音hui)先随其父许谧(音mi)入茅山学道,后转方隅山方原洞修炼,直到死去,也没有道观。
许迈开始不忍心远离父母,为了便于省亲,于是把精舍(道舍)建在余杭县的悬溜山(今浙江临安西南之九仙山);又于茅山建石室,修道其间。
父母死后,才转至桐庐县的桓山、临安县的西山(今天目山)修炼,都没有建殿堂观宇。
小道士更是如此。
道教虽然崇信鬼神,但由于没有道教观宇,而且多在深山,因此也就没有供奉神鬼偶像及烧香跪拜之事。道士平时主要是练习吐纳之术(即气功)、采药和炼丹,以求长生。
此外,就是进行一些生活方面的劳动。高级道士则著书立说,讲经传道。至于当时道教崇奉哪些鬼神,史书和道书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东晋末年,道教首领孙恩、卢循利用广大人民对东晋腐朽政权的不满,曾先后举行起义。
虽然得到广大道教徒和贫苦农民的热烈响应,但是,由于他们都没有提出政治改革和改善人民处境的明确目标,而仅仅是为了取代东晋政权,加之缺乏军事训练,因而很快便被官军镇压了下去。
这给道教在南方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瞧瞧,这就是双刃剑!
道教的不稳定因素也不少,但是不像佛教一样教人忍耐,把血性阉割了。饶是如此,道教接济平民百姓,一旦天灾人祸起来的时候,道教可是闹腾得最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