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在一看,哈哈哈哈!真长公之气度,真不是凡夫俗子呀!”
“姚将军过誉了。”刘惔连连谦虚。
刘惔在江南的名气的确很大,而且并非什么沽名钓誉之徒。
刘惔出身世宦家庭,他的祖父刘宏,在西晋颇有名声,与其兄刘粹、其弟刘潢被时人称赞为:“洛中雅雅有三嘏。”
刘惔的父亲刘耽,官至晋陵太守,亦颇有名声。
刘惔年少时清明远达,有风度才气,与母亲任氏寄居京口,他家中贫穷,靠编草鞋为生。刘惔虽住在荜门陋巷,但却怡然自得。
他起初未被人重视,唯独丞相王导十分器重他。
后来刘惔日渐知名,被时论比作袁乔。刘惔听说后很高兴,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任氏。
任氏是个聪明的人,她说:“你无法与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与范汪比,他又很高兴,但任氏还是不许他接受。
刘惔成年后,被时论比作三国时期的名士荀粲。他后来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为妻。
永和元年(345年),会稽王司马昱获授抚军将军、录尚书六条事,参与朝政。而司马昱以刘惔向来擅长言理,于是与王濛同为谈客,很受司马昱倚重,二人并号为入室之宾。
后历任司徒左长史、侍中。
同年,征西将军庾翼去世,由庾翼所任的荆州刺史出缺。庾翼原本将刺史一职交了给儿子庾爰之,并上奏求许;而辅政的何充却推举桓温出任荆州刺史。
刘惔十分欣赏桓温的才干,但却明白他有不臣之心,于是向司马昱进言,称桓温不可以居于荆州这个能制胜的位置,而且要常抑其位号。
如此刘惔反对让桓温出任荆州刺史一职,更劝司马昱自任荆州刺史,以自己为他的军司,但司马昱不听从;刘惔于是请求自任荆州刺史,但司马昱又不听。
朝廷便于同年八月任命桓温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但同时命刘惔监沔中诸军事,领义成太守职,以代替前太守庾方之。
桓温率军入蜀讨伐成汉政权,时人大多认为桓温难以成功,唯有刘惔认为可成。
刘惔亦曾举荐吴郡人张凭,张凭后来也成为才德好的士人,众人因此称他有知人之明。
接着刘惔在五年前任丹阳尹,任内为政清整,门无杂宾。
当时百姓时有讼告长官的行为,于是诸郡往往都会列举一些官员罪行上奏,然而刘惔不同意这行为,更认为此风不去,百姓将会离心。于是作为国都建康所在的长官的刘惔,将这些上奏都压下,不作追究。
姚襄于是请刘惔上座。
一入座,为了避免姚襄继续打岔,左右顾言他,刘惔便开门见山地道:“姚将军,实不相瞒,我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