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业,有规矩可寻。
李沆也没话说了,皇帝看了一眼刘安,刘安走到皇帝身旁低语几句,皇帝很疑惑的问:“这事,可行吗?劳师动众,花费巨大?”
“官家,看臣的,这事收益巨大,花的钱让西州十倍补上。”
“你试试。”
“是!”
刘安转过身:“官家有令,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明年正月十五,天下大比。今年为试行,比天下第一瓷,天下第一绣,天下第一锦。各位可有异议。”
“官家圣明,我大宋千秋万代,万岁,万岁,万岁。”
跪了。
大商们,商会宿老们跪了,那怕老朽,让人扶着也要跪礼。
皇帝不知道这种大比代表什么?
他们知道。
大比的这个天下第一,代表极致,会让行业再上一层楼。
“尔等用心,若真有才,朕赐状元之名。”
瓷器状元?
这个可以有。
皇帝起身离开,刘安走在最后,出门前给这里的管事说了一句:“告诉他们,这事要办好,没有惊天动地的名品,别在官家面前丢脸。”
“是!”
“还有,若这次办的好,大比就不止这三样。不需要他们出钱,但要他们出力,就这样。”
“是!”
刘安的交待李沆听到了,刘安也没有回避什么。
回到宫里,李沆松了一口气。
“官家,有几大麻布产地的大商会出面,稳定布价,臣便是放心了。臣想暂时留在京城,看一看他们报上来的章程。”
皇帝对李沆说道:“李公,复职吧。”
“官家,臣!再等等。”李沆原本想着,自己的时代结束了,不想留了。
可突然发现,刘安很能生事,所以打算回来。
但是,刚致仕就复职,这老脸挂不住。
皇帝也没再劝,他知道李沆的想法。
这时,李沆看到了御案上的表格:“官家,臣可以看吗?”
“李公请。”
李沆看过之后,大呼一声:“好,妙。”
“安哥儿之功。”皇帝指了指刘安,因为李沆现在不是官,所以不用官称。
李沆点了点头:“有才华。”
李沆又说道:“官家,这样吧。臣不上朝,这些日子也和刘正监一起,在这里整理公文,臣要教一教他。比如这两份就放错了位置,决堤听起来可怕,但也要看危害性,以及修复的难度,这种级别的,不应放在红签。”
皇帝对刘安说道:“还不赶紧谢过李公。”
刘安长身一礼:“谢过李公。”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