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宋朝探花郎> 第三二零节 小事无须朝议

第三二零节 小事无须朝议(2 / 3)

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继续回到崇正殿当自己的秘书,而吕夷简也在。

刘安回来,自然是一秘,吕夷简退到二秘的位置。

几天后又到了旬日。

刘安陪着皇帝去摘星阁听戏,这一次刘安因为是北征功臣被安排到皇帝身旁坐。

在戏开始前,刘承珪打发了宫女与太监们暂时离开。

刘安主动说道:“姑丈,刘公公和侄儿说了点事,这事侄儿完全没意见。已经秘密安排人回了祖堂,侄儿认为这事祖堂那边先有个说法,或是查证祖谱或是开祠堂会更好,一但那边有了结果,侄儿立即就找借口去巴蜀。”

“恩,还是你办事细心,这事姑丈就不过问了,交给你。时机合适你上述,姑丈派你去巴蜀代朕巡视。”

“是。”

刘安又说道:“娘娘还给侄儿提了一事,关于周王殿下的。”

“知道。”

“这事请姑丈容我缓缓,我试探了一下吕相公的态度,吕相公似乎有什么顾忌,所以回避了这事。”

皇帝微微的点了点头:“此事不急,佑哥儿还小。”

“谢姑丈体恤我,给我眼下的地位,还有家中的荣光。”刘安正准备起身却被皇帝按住:“自家人,你办事办的好,这是你应得的。”

皇帝虽然对政务不在行,却对有些事情很敏感。

刘安说的话是寇准教的,也引导了皇帝的思维。所以皇帝立即就想到了赵佑的身份问题。他猜测吕蒙正在意的就是赵佑的身份。

真正的历史上,此时的皇帝儿子已经死绝了。

此时皇帝还真的考虑过。

当下自己只有两个儿子,小的那个脸上有麻子,而且年龄还太小。

赵佑呢,已经十岁,而且受民间爱戴,理应为太子。

只是皇帝还在考虑自己封禅之事,所以对立太子还有一点犹豫,他想借立太子再推一波自己的威望。

想到这里皇帝说道:“安哥儿,你考虑一下让佑哥儿再经些事,河北两路的事情就办得不错,这样的事情若再有那么一件或是两件,也让他再长进些。”

刘安想了想,这怕就送给自己的机会。当下说道:“姑丈,不如我去一次京兆。但不能再往西北,京兆就是最远。我暗助周王收服西番,我想若顺利的话若有西番几十族前来献礼,这不是代表西北边疆也安宁了许多。”

“恩。这事好办吗?”

“不好办,所以侄儿需要助手。也需要点时间让侄儿在秘书监查点典籍,再谋划一下。臣请借王曾随间,必要的时候王曾可以往西北去在旁助周王一臂之力。”

“辛苦你了,这事用心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