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短视,他们只顾自己的荣华富贵。李沆你也一样。”
吕龟祥直呼李沆的名字,他的年龄大于李沆,这番说教李沆只能认。
当然,李沆当年也是选择放弃灵州的那一群人当中的一人。
李沆倒也解释了:“我也是怕,怕潘罗支成为第二个李继迁。现在的情况,我也没想到。”
吕龟祥年长,他干笑几声。
李沆也没说什么,现实的情况就是他当年错了。
刘安却是很清楚,李沆没错。
在真实的历史上,李沆确实没有错。
李沆立即改变了话题:“吕公,有件事情若没有你参与,便少了其中的乐趣。”
“噢,何事?”
李沆指了指脚下:“就在这凤翔,有一枚佛骨。”
“佛骨?”
吕龟祥听到这话轻轻的拍了拍脑门:“这么说,倒有可能,我查过府志。在唐时似乎这里建过一个阿育塔。”
“对了。”
吕龟祥却又摇了摇头:“但,塔中没有。我去过。”
刘安说道:“地宫。”
“地宫?”吕龟祥重复了一句之后轻轻一拍大腿:“对,应该有地宫,但入口在何处?”
“挖,一直挖肯定有。”
吕龟祥笑了:“这不能咱们来挖,应该找人来挖。比如潘罗支。”
李沆点了点头:“我也这么想。”
潘罗支是吐蕃贵族,原本就是密教的。
“这事有趣,议一议。对了,派人去京兆找几个和尚来。”吕龟祥立即就有了主意,李沆在旁说道:“是高僧,是大师。”
“听话是高僧,不听话就是和尚,敢找事的就是秃驴。”吕龟祥这话刘安喜欢。
这才是直人。
初宋,佛教势弱的可怜,非常的可怜。
因为就依此时来计算,正好四十八年前后周世宗有灭佛之事。
吕龟祥对刘安说道:“那一年,就是四十八年,我还年少却有参与其中。那时候到处都在打仗,荒地无数。可以说是人烟断绝,荆榛蔽野。那个时候,最热门就是庙了,无数的人变成了和尚,朝廷征不到兵,集不到粮,收不到税。”
李沆点了点头:“那年我十岁。”
“对,就是那一年。除了古庙大寺只是严查之外,光是推倒的庙就有三万三千三百三十六。”
刘安问:“这数,有什么讲究,巧合,还是故意的?”
吕龟祥摇了摇头:“我那里知道,这事你问我兄长或许他知道,当年他是起居郎。不过,他已经不在人世。”
李沆也说道:“那年我十岁,我初入朝堂之时读过相关的书籍,就是这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