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贺一代名将,礼贤下士,身负大周宗庙之重任,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岂料有朝一日竟败走襄阳郡,转眼化作枯骨。岂知这又不是命数?
襄阳被烧,赵贺一死,大周将士群龙无首,急急惶惶狼狈不堪,死伤遍野。
徐国大将银枪一刺,割下赵贺首级,银枪贯穿头颅举至高处,大喊道:“大周天子昏庸无能,欺压百姓,现我徐、齐、卫三国为民起义,能者贤者居之。今大周大皇子赵贺已经身死,若尔等缴械投降,饶你们不死。”
大周将士多数投降,归于三国之下。有对大周忠心耿耿的热血男儿,见大皇子身首异处,为徐国大将高挂银枪之顶,用以威慑大周士兵,顿感羞愤不已,愧对天子,无脸见人,自刎三国将士阵前。
道长感念此人忠义,报于徐国大将,大将有感,命部下以国礼厚葬此人。
次日,三国相商分刮襄阳。徐国大将射杀赵贺,当属首功,是以襄阳郡上下一共一十六县,徐国独分其六,齐卫各分五县。事毕,三国将县印送往各自王都,再重整军队,攻打郦阳郡。
大周十五年二月,大皇子战死沙场的消息,终是快马加鞭传至大周皇宫,一时消息如见风而走,王都人心惶惶。三国为野心而战,恐不得民心,是以徐国大将以大周天子昏庸无能作为说辞,讨个名头而已,哪知听闻大皇子薨逝,百姓愚昧,无不为此动摇、奔逃,乃至为此谩骂天子者,不胜其数。
五月底,大皇子赵贺停灵百日下葬,大周天子痛哭流涕,懊悔当年养虎为患,不听丞相之言,分封诸侯,导致丢失城池,成为大周的罪人。大周天子捶胸顿足,“襄阳之失,郦阳之困,百姓之愚昧,此实乃寡人之过也!是以,上天惩罚寡人,使寡人老年丧子,承此生至痛啊!”
大周天子俯于为何灵柩之上,痛哭至昏厥不起,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彼时,内侍大臣们皆有所感,哭作一团,伏地不起,叹大皇子赵贺之悲惨命运,痛大周国运难济,悲诸侯国之狼子野心。
皇宫内正是悲伤至极,忽有侍卫来报:“百姓受三国战乱之扰,民不聊生,遂听信谣言,揭竿而起,向王都攻来,还请君上速做决断。”
大周面临内忧外患,天子闻此,心如刀绞,生不如死,一心求死,众臣全力拦下,奈何天子心如死灰,瘫坐在地,只有死气,毫无生意。
众大臣惊慌不已,众说纷纭,拿不定主意。思及士大夫宴博学多才,恐有妙计,只是宴大夫老迈,早已辞官颐养天年,并未朝礼。于是,丞相做主,即刻派人前往王都宴大夫府邸,请大夫受命于危难,解此困顿之局。
不巧,宴大夫卧病在床,不宜走动,又忧心大周局势,便将大周得力臣子唤至床前听候吩咐。宴大夫咳嗽不止,间歇才虚弱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