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动静,皇帝只当她是终于按捺不住了,想了想,道:“请太后进来。”
太后精神不济,谢家的事又给她不小的打击,她鬓上花白似乎更甚了些。
皇帝道:“太后身体欠佳,怎么不好好休息。”
太后道:“哀家要是不来,皇帝这么忙,恐怕也没有时间去看哀家的,更遑论与哀家说说话了。”
皇帝道:“确实是朕欠妥当。等忙过了这阵,定好好去陪陪太后。”
太后叹了口气,一时没有说下去。
皇帝亲手给她斟茶。
太后看着皇帝,忽道:“你可还记得小时候的事?”
皇帝问:“太后所指为何?”
太后慈爱道:“你小时候,你生母不受宠,病故后留下你一人孤苦无依,倒是备受兄弟姐妹的冷待欺凌。哀家那时见你可怜,就把你抱到哀家宫里来养。”
皇帝微微有所动容。
提起当年,那时太后膝下本有一子,可是体弱多病。皇帝被抱养过去以后,与那嫡皇子相处不过数月,嫡皇子就去了。
后来太后便悉心将他当成嫡皇子来教养。
也是在后来,才有人告诉他,太后在抱养他之前,便已得知嫡皇子的身子骨回天乏术。能撑过几个月,已经算很不错了。
太后不能没有子嗣,否则她就保证不了自己将来的地位,更保证不了自己娘家的荣华。她会尽她一切所能,把他送上皇位。
有时候皇帝也在想,他有太后这样一位母亲,到底是他幸还是他的不幸。
太后缓缓又道:“你兄长身体不好,你与兄长同吃同住,哀家很是欣慰。后来你兄长不在了,哀家将你视如己出,百般呵护疼爱,谁也伤不得你辱不得你,你可还记得?”
皇帝道:“太后对朕的养育之恩,朕一直铭记于心,莫敢忘怀。”
太后感慨道:“哀家只是突然想起这些往事,想到与皇帝已经许久不曾坐下来好好说说话了。”太后眼中依稀有泪花,情真意切,又道,“母子之间,哪有什么恩怨隔阂。”
皇帝点点头,感念道:“太后说得是。”
随后,黄公公准备好了轿撵,回到门边候着。
太后见状便起了起身,道:“哀家知道皇帝国事繁忙,哀家也不能多占用皇帝时间,这便回去了。”
皇帝道:“太后保重凤体。朕改日再来看望太后。”说罢还吩咐太监送太后回去。
太后一走,旋即皇帝也出了门,登上龙撵,往大理寺去。
然,才走到半路,就有人匆匆忙忙地往大理寺那边跑来,见了皇帝,一下子跪倒在地,禀道:“启禀皇上,罪臣谢、谢鸿盛已在牢里畏罪自尽了!”
皇帝当时的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