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没入族谱养在外面的儿女,数目也十分可观。
在高门大户,子嗣丰厚固然是好事,但不免随之而来的就是无休止的“家产之争”,只不过普通富户争的是钱、土地、房子,而知景侯府争的却是花老侯爷百年之后留下的侯爵之位。
托饥不择食花老侯爷的福,在侯府入了族谱的十一个儿子里,其中有五个,因为生母出身的问题,被迫放弃竞争,后来侯府长子又英年早逝,所以,如今竞争世袭爵位的还有五个儿子。
其中,花文正作为侯府嫡次子,在长兄早逝的情况下,无论是嫡庶出身还是年岁长幼来说,他都是爵位第一继承人。
不过,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这位侯府二爷一直不被花老侯爷所喜,这近乎是半个勋贵圈都人尽皆知的“秘密”。
………
同有机会争夺爵位的五个儿子,其余四个,但凡做出一点成绩,花老侯爷都会老怀大慰,大呼吾有佳儿。
而花文正表现的再为优秀,也得不到老侯爷半分夸奖,甚至有人替他在花老侯爷面前说好话,花老侯爷都不愿听。
时间长了,花文正再火热的心,也被自家偏心爹一盆盆冷水泼的冰凉,后来他索性直接想通了。
反正自己怎么做也得不到父亲喜爱,还不如趁着老头子没死,侯府未分家,自己顶着知景侯嫡次子名头出外闯荡闯荡,若能侥幸混出一番功业,自身前程无忧之下,还可以顺带打打老头子的脸。
而且花文正内心还有一个奢望,按照北晋朝廷制度,勋贵继承人的人选是由知景侯本人选定,然后递交皇帝裁定,在皇帝准许并正式下旨之后,这个世子之位才算定下,得到朝廷和皇家的承认。
在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对这些勋贵提交的人选有异议,不过……是事就无绝对之论,说到底,这北晋天下是皇家说的算。
如果真的有另一个爵位继承人表现出色,为朝廷皇家信重,那皇帝肯定就要对这个世子之位重新斟酌斟酌了。
是选一个庸庸碌碌,却为父所爱的膏梁子弟,还是奖励一位兢兢业业,赤胆忠心,为朝廷有着卓越贡献的社稷能臣。
这结果不言而喻………
………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家那几个有资格争爵位的弟弟,各自有几斤几两,花文正比谁都清楚。
不是他捧己贬人,无论是从心机、手段、才学、能力、武功等哪个方面来说,几人都要差自己一截,尤其那个被花老侯爷捧为心头肉的老五,更是个绣花枕头,面上好看,实则一肚子草包。
于是,花文正在慎重考虑之后,毅然决然离开侯府,谋求外放为官,欲在外闯出一番功业,用迂回策略争夺侯府世子之位。
之后,花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