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兵哗变,二来把人换了,再替换上来的接任武将,能力未必能比得上前任。
万一换上个庸碌之辈上位,文官出了差错,朝廷还可以补救,武将要是没选对人,那就完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武将要是栽大了,打了大败仗,搞不好会影响国运。
所以出于这个考虑,对待这种三品以上的军中大将,如无必要,朝廷是很少会撤职更换的,如此举动,阻碍了中层将领上升通道之外,还造成了一些高级将领稳坐钓鱼船的底气。
反正不管谁上位,朝廷都需要我打仗,不敢动我,既然这样,那谁当皇帝都无所谓…………
不能说很多将领抱有这种心理,但确实,在北晋朝,高级将领显然要比同等级的文官位置要稳的多,底气也足。
…………
也因此,这些高级将领和其手下的边军、各重镇镇守部队都不是端王这些皇子可以轻易拉拢的,所以,留给他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各府府军。
一来,这些府军兵力不多不少,只要操作得当,不容易引起皇帝忌讳,二来,府军不受朝廷重视,皇子们如果肯放点血,很容易就会得到府兵们的拥戴。
第三,就是府军的主将都是四品总兵,这些能混到一府总兵的,都是四品杂号将军中较为出色的一批人,同时,也是最有野心往上爬的一些人。
是,三品以上的武将变动稀少,轻易不会有什么变化,但皇子想要夺嫡,肯定要扶持自己的人上位,就算动不了四方将军、四征四镇这样的硬茬子,搞下一两个四平四安希望还是很大的。
更何况,将来如果某皇子成功继位,就算短时间无法大规模擅动大将,但温水煮青蛙,时间长了,武将总要更新换代的,一旦换代,皇帝肯定要扶持自己人的。
就如当今四方将军,四有其二当初就投靠历阳帝,禁军大统领更是历阳帝发小死忠,九门提督虽然不是潜邸故人,但也是历阳朝一步一步上位的。
君不见,英国公三朝元老,军中威望盛隆,不还是再当今圣上刚刚继位时急流勇退,识相的早早退仕了吗。
总之,现任的高级将领以为自己稳如泰山,而下面时刻准备上位的中级将领却觉得他们都是冢中枯骨,时日无多。
不能说他们想的都对,也不能说他们考虑的全错,只能说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站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观点也不同。
总之,也是因为很多总兵们抱着这样的心理,所以非常适合皇子们拉拢。
一个想上位,一个想要兵权,双方一拍即合,很容易就搅和到了一起。
…………
不提庆州和冀州,单说圣京所在的雍州六府,南陵府和北陵府靠近边境,二府府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