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科幻小说>文明的见证> 第523章 系外文明伦纳德

第523章 系外文明伦纳德(2 / 3)

座一颗质量大约是木星两倍的太阳系外行星,作为第一颗应用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发现的系外行星,它得到一个别名:“爱因斯坦的行星”,这也使它变得声名远扬。

这一成果的真实性,随后已被径向速度法所证实。与其他已有的行星定位方法相比,“狭义相对论”法既有着自己的优势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它让人们相信,随着科学家对这一理论掌握得日臻成熟,会有更多此类发现不断出现。

第三,脉冲星计时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发现围绕脉冲星运动的行星。所谓脉冲星,是由恒星衰亡后的残余形成的密度极高的星体。它在高速自转的同时,会发射出强烈脉冲——且由于一颗脉冲星的自转本质上是非常稳定的,所以这种辐射因为自转而非常规律。

脉冲星计时法最初并不是设计来检测行星的,但是因为它的灵敏度很高,所以能比其他方法能检测到更小的行星——但即使是最下限也要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0倍。于是,人们开始借由在脉冲的电波辐射上观察到的时间异常,尝试追踪脉冲星的运动。换句话说,脉冲星具有的奇特秉性,让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寻找脉冲星本应规律脉冲中的不规律现象,来发现行星的踪迹。

而在1992年,脉冲星计时法就帮助人类建立了一个里程碑——亚历山大·沃尔兹森和戴尔·弗雷使用这种方法发现了环绕着psr1257+12的行星。随后他们的发现很快就获得证实,现普遍认为,这就是人类在太阳系之外第一次确认发现的行星。

直接成像法。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叫“不言自明”——用不着什么复杂的演算,只需使用功能强大的望远镜,直接给距离遥远的行星拍摄个“证件照”,一并还能取得其“行星护照”——上面包含了这颗行星光度、温度、大气和轨道信息。

直接成像原则上就是观察系外行星的最重要方式,但该方法要求行星的自身尺寸要足够巨大,与母恒星的距离还不能近到被其光芒所掩盖。这实际上也是对技术的巨大挑战,实现非常不易。日本国立天文台研究小组曾指出,所有人类迄今已在太阳系外至少确认的行星中,能直接确认其形态的还不到10颗,其中更多数都是推测出来的。

因而,也只有足够强大的望远镜装配的日冕仪,才能在观测中有效屏蔽掉附近恒星母星的耀眼光芒,从而保证“主角”形象的清晰。目前,掌握直接成像法的几位着名“摄影师”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望远镜、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以及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等几个地区的望远镜阵列。

这么多认识,都认为没有外星文明。是因为,他们没有像本文的主人公一样,有机会能走出地球看看。其实,地外文明很多的。尽管一颗行星有文明的概率很低,但是恒星的数量太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