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这样的英雄。
便于区分的,是一些更加聪明冷静的人,他们更能看明白事情的利弊,做出最为合理的抉择。
前者诚挚的过了头,就是圣母;后者看得太明白,就是冷漠。
圣母太过愚蠢,而自古以来,世人天生就是后者。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自私自利之心人皆有之。
贾环很早之前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于他而言,抽身而出是最佳的出路。
为了贾府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人,把自己甚至自己的亲人搭进去,不值当。
伸手搭救爱自己的亲人爱人,是贾环的诚挚;对贾母王夫人之流袖手旁观,是贾环的冷漠。
贾环,自认为不是个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救世主。
莫不过,是个自私自利庸俗的俗人罢了。
林道儒嘴里死死追问的读书本心,贾环心里了然,但他无法苟同。
其中的冲突,莫不过是兵家与儒家的理论相驳。
儒家学说为皇权治理天下的工具,纯正的读书人,一辈子所学,都是一个字,忠。
儒家学说里”学成文武艺,货与君王家。”“天地君亲师。”都是这个意思。
虽然不是出自圣人经典白纸黑字的写着,但都是后来儒家读书人的理解,文韬武略,学习的好了,为皇帝分忧。
天地缥缈,君在前,亲在中,师在后。孝名是读书人立身文名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尊师重道还在其后,一个人也许与师傅关系有间隙是一件不好的名声,但如果你是个不孝顺的人,你的读书举业之路就此断绝。
其中君在最前,可见儒家思想中的忠君是为重中之重。
而兵家思想则有些接近后世人们的观念,重结果,不重缘由
贾环犹是想要确认一番,于是试探地问道。
“那么师傅您读书,是为了什么呢。”
贾环是可以预想到林道儒会怎么回答的。
贾环是个心性坚定的人,别人的观点无法强加给他,他只是想要用这话来堵住林道儒的嘴。
林道儒虽然年老体衰,但面色一肃,仍然一身正气逼人,大义凛然的开口。
“我辈读书人,当辅佐君上,大治天下,为陛下分忧,为百姓造福。”
贾环心里嗤笑一声,暗叹一声虚伪,面上不动声色,淡声道。
“可是师傅,朝廷里又有几个像您所说这般的臣子呢。”
“朝廷那么多手握大权的大臣,他们不也都是读书人么,有几个是真正为百姓做事的呢,他们都只在乎一己之利。”
林道儒面上的薄怒敛去,转而代之的是一些沧桑,一些唏嘘。
声音粗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