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道。“环儿原是有钱的,他离家时,老太太给了四十两银子的读书钱。二老爷也给了四十两,再算上二太太给的二十两,足足有一百两银子呢。私下里,想来他姨娘也是要给一些的,所以环儿算的上是个小富翁了。”
李纨话只说了一半,她心里其实也很讶异贾环出手的豪爽。
贾环确实算得上是很有钱了,但是除去给迎春探春留下的四十两银子,其实也就只剩下六十两了,你要说给贾环用,自然是不够的。
要知道,贾环此次外出读书,一去就是千里之远。大家都知道贾环是跟着大儒林雅川去的,自然不考取个功名不会回来。
李纨的父亲原是做过国子监祭酒的,她自然知道科举有多难。
不说是考个举人进士回来,单是考个秀才回来,也不是三两年功夫能成的。
人们常说穷文富武,难道当真就是读书不要钱了,考入朝中当官的,十之八九是书香门第,因为好书,都放在富人家的书架上。自然也有寒门士子越过龙门的,大多数都是拜入了文宗门下,得以功成。
几年时间一应吃穿,笔墨纸砚,再添上买书,自然是入不敷出。
李纨是按照他们这样的人家的读书人来算的,天底下没有读书师傅养的道理,如若宝玉拜入了某个文宗门下,贾家会掏出大笔的银子,供给宝玉师徒使用。
在她想来,贾环在林道儒门下读书,自然也不会花费林道儒的钱,不仅如此,还要供给师傅的花费。再者贾环也是荣国府的世子,自然吃穿都要按着贵门公子的标准来,不能丢了贾家的脸面。
如此算来,六十两如何够用,六百两都不定够用。
此时,李纨更对贾环增添了几分好感。
“二妹妹的信呢,我来念罢。”
迎春听过黛玉念罢探春的信,此时心中悱恻,与她而言,听过了这封信又是另一种感受。
近来她常有不顺心之事,厨房里的婆子常克扣她屋里的饮食用度,家里的奶嬷嬷也多有到她院里顺东西的事情。她一回想到贾环所留书信里的言语,竟处处都有提及,正是处处关切,犹如发自她的肺腑。
自贾环中秋替她和黛玉挡了一身的茶水,迎春便将贾环视作亲弟,如手如足,断之再不能。时而又感叹贾环成熟老道,竟比府上其他爷们更为有担当,再没有比贾环更能让她心中温暖的了。
迎春被李纨所唤,恍惚之间递上自己的信。
李纨看着屋内一众面色期待的姊妹,浅浅一笑,轻言软语一一读来。
“姐迎春亲启,弟贾环拜上。
古今之人皆叹秋日寂寥,环只觉秋高气爽,心胸开阔。
即便离别将至,心有不舍难安,只是心里一想到姐姐的笑颜,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