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受用,就有人为他们的享受买单,在背后默默地吃苦。
旁人只知道嘴上说他们夫妇辛苦,赞叹贾琏王熙凤孝顺懂事。
但不是亲身体会,谁又能真正理解他们夫妇两,这些年为了这荣府内上上下下这些主子,到底吃了多少苦。
早两年前王熙凤的事发,被赶到东路院压着之前,贾琏王熙凤夫妇二人就每日为了这荣国府内大大小小的琐事忙得像两个转个不停的陀螺。
贾琏常常能听见王熙凤偷偷地给他抱怨。
家里虽然姊妹众多,但都是与贾母一样只能受用的。自己媳妇每日伺候着贾母王夫人的一应琐事,但凡大的小的,粗的细的,样样处理的妥妥帖帖,再没人说一声不好的。别人想到的,王熙凤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王熙凤也想到了。
伺候完大的,还要伺候小的。宝兄弟,二妹妹,三妹妹,林妹妹,王熙凤谁都不曾慢待了,今天急着给宝玉去寻那些他想要的物什,明个念叨着要给林妹妹做两身新衣。
家里贾母年纪大了,辛苦了一辈子,晚年不过问家里的事。王夫人自从在后宅修了佛庵,也就此丢开了手,将一切琐事都丢给王熙凤处理。除了对宝玉的事情处处上心,别的能不过问就不过问。
家里的大嫂子又是个寡居的,面薄耳根子软的,更没法去处理家里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整个内宅里的大小事务,只能全都丢给王熙凤一人处理。
贾母并没有发觉贾琏心里的沉思,依旧开口称赞道。
“你们只知道你们二哥哥没时间来我这多坐,却不晓得他每日有多少的事要忙。这样偌大的一个家业,难道是那么好管的,你们姊妹能安心坐在这里说笑,不缺衣少食,没有世事的烦忧,多亏了你们的二哥哥和二嫂子。”
宝玉迎春等姊妹皆连声称是,又对着贾琏好一阵夸赞。
宝玉他们说着只是口头几句话,但到底贾琏心里舒坦了几分。
贾母笑眼看着堂内宝玉他们夸赞贾琏,心里有数。她深谙驱使用人之道,不多夸夸受苦受累的人,如何叫他们心里能平衡。一张一弛,心里的天平齐平了,才能维持。
“你媳妇如今可好,说起来我已经有好几日没见着凤哥儿了。”
贾琏闻言一阵语噎,面上挂着几分无奈的苦笑。“还是那副样子,老祖宗您还不知道她,天生就是个操心的命,两头跑个不停。”
贾母微微点了点头,颇为唏嘘。“你们夫妻两如今东路院东院两头跑,左边一对老子亲娘,右边一对叔叔婶婶,怎么忙的过来,凤哥儿,可怜啊。”
迎春探春闻言也微微低头,她们自然明白贾母所言非虚,虽然不知道王熙凤为什么先前好好的被压到了东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