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吃东西的三爷,好似不曾关注他,便又拿起了筷子,偷偷尝了一口。
眼睛一亮,这味道当真不错啊。想不到这般不起眼的小地方,还藏着如此美味。
再不愿意拘泥于面子,放开了吃起来。
等到钱槐吃的满头大汗,才恍然发觉面前的碗已经空了。
面前的三爷笑眯眯地望着他,眼里全是揶揄,钱槐登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走吧,把钱付了。”
贾环径直起身离开,钱槐跟着就要走。
“啊?”
“啊什么啊?我身上一文钱没有,你付账啊。”
两人填饱了肚子,便去了钱槐的私宅。
说起来贾环的社会地位比钱槐强多了,但事实上钱槐可比贾环过的潇洒。
钱槐的老子娘是在荣府管银房的,家资不薄。他这间宅子贾环以前来过,如今再细看,是一间价值不菲的住所。
都中能有这么一间两进两出的大宅子,没三五百两银子是拿不下来的。相比之下,贾环那一月的二两月钱,就显得有些寒酸起来。
而钱槐爹娘能在荣府里做事,以至于积攒下了这么丰厚的家资,其实是沾了赵姨娘的光。
在银库做事,是让人极为眼红的肥缺,不知有多少奴才眼馋心热。对外,可以借助贾府权势捞取好处;对内,可以糊弄老爷公子中饱私囊。
不过这些不是要紧的事,今日是钱槐想给贾环接风,贾环也有事要找钱槐。
先前曾说过,贾环离开都城之前,嘱咐过钱槐一件事。
钱槐这两年,辛辛苦苦地替贾环办这件事,给了贾环一个极为满意的答复。
这也是贾环愿意赏识他一个原因,他是能做事的。
贾环坐在钱槐家的正堂里,手里捏着一本小册子。
贾环是定然会往朝堂发展的,他所做的读书科举都是为了日后当官而做的铺垫。贾环天生就是个心思缜密的人,所以不会真的就只做一个书呆子,他也为以后的为官之路,做了一些简单的准备。
虽然如今还是为时尚早,但提前准备一些总归是没有坏处的。
他手里这本小册子,是贾环回家那天,钱槐送过来的。里面记录了大梁都中,各个部门大小官员的名讳。
这些其实都是没有什么遮掩的消息,但每个部门的大小官员近百,又那么多个部门,再加上那些没有品级的小官,就变成了一个不小的数字。
贾环吩咐钱槐一个人去做,不让别的人经手,也不知他到底花了多少功夫,才为贾环收集来这么一份名单。
所以贾环觉着钱槐是个可以培养的人才。
单单读书科举,老老实实地在朝中熬资历,贾环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