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抢救大唐> 第四十一章 明皇欲举兵

第四十一章 明皇欲举兵(2 / 3)

县。

从开元年间起﹐唐政府多次下令﹐力图消除和籴中的积弊﹐但成效根本不大,如今李隆基怠政,就更不必说了。

知道的事情越多,李泰初越能察觉,这盛唐繁荣昌盛之下潜藏的重重危机。

大唐,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他早在穿越过来时,就该明白的,可是他当时没有看透。

盛唐,多么美好的时代啊!武将文臣,皆可提刀上马,征讨不臣。

诗人歌颂着盛唐,诗篇传留千古而不朽。

天下万邦,皆唐之臣妾,予取予求,一个普通的唐人,可独行万里,不带兵刃,玄宗天威,内外皆伏。

就连米,一斗不过十多钱,多么美好啊!

呵呵,美好个pi!

米价低到这种程度,农民何其困苦?他们连绢布都买不起!

连府兵都因为没有田地,逃亡原籍,导致整个帝国无府兵可征了,这个时代还美好?

民失其田,李隆基穷奢极欲,上行下效,官员从农民那里敲骨吸髓,贞观,开元之风已荡然无存。

米价低就美好?一个国家连平抑粮价都做不到,连最基层百姓的生活都无法保证,这样一个时代也能叫美好?

李泰初已经摒弃了这种想法,大唐布天威,万国来朝很美好,可是这些美好,与普通百姓无关。

李泰初究根结底,不依然是普通百姓出身吗?不论前世还是今生,都是如此。

虽然,他现在已经不是普通的百姓了,可,难道他就一定得变成上位者,用看草芥的心态看那些百姓吗?

李泰初做不到,起码现在做不到,他接受的教育,他读过的书,让他无法变成那样的人。

李泰初提笔,再次写下了给王忠嗣的信,如果可能,他希望王忠嗣能争取一下,主动复起,这大军之权,或许不能交到哥舒翰手里。

哥舒翰,是突厥人,别误会,不是李泰初觉得突厥人怎么怎么样,九郎也是突厥人,李泰初却真心把九郎当兄长。

关键是,历史上记载的一件事情,让李泰初觉得,哥舒翰或许没有众人想象中的那么忠于大唐。

历史上,李林甫与安禄山交好,哥舒翰则与杨国忠关系融洽,杨国忠取代李林甫成为宰相以后,拉拢哥舒翰,打压安禄山。

唐玄宗得知哥舒翰与安禄山、安思顺关系不睦,趁三人一同入朝的机会,撮合他们冰释前嫌。

唐玄宗派心腹高力士设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禄山,让皇帝眼中的两个大红人以兄弟相称。

安禄山酒足饭饱之际,主动向哥舒翰示好,“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我们的血脉如此类同,怎能让人不感到亲近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