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允府上朝中的一些官员以及文人士大夫纷纷对着王允求情,希望王允可以放过蔡邕饶他一命。
王允看到这么多人都为蔡邕求情也是十分的愤怒的对着众人说道。
“尔等皆是国之栋梁!那个蔡邕为董卓叹息,董卓入洛阳一来无不是祸乱朝纲,暴虐杀人,官位乃是天子赐封才是官位,他董卓封的那叫官位嘛?那叫谋逆!他蔡邕不分青红皂白还为董卓叹息,董卓那种人值得叹息嘛!”
王允也是情绪激动的对着众人说道。
众人一听也是纷纷点头说是,然后也是告诉王允蔡邕这么做虽然不对,也不过也罪不至死啊,廷尉哪儿得出的罪论已经定下,说是几天之后就动刑。
这些人也是被吓到连忙是一窝蜂来到了王允的府上,希望王允手下留情。
此时一个官员也是看着王允说道。
“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
蔡邕却是有大才,而且清楚汉代各个朝代的很多事,汉书都是他在记载。
而且要记录汉朝的历史记录的人必须是大儒,而且还要知晓各个朝代的事宜而且要有名声才行。
毫无疑问蔡邕就是这样一个人。
而且书写史书对于汉朝来说很重要,汉朝有自己的史官记载每一个皇帝每一个朝代所发生的大小适宜。
如果杀了蔡邕恐怕还真的不好找出来能够继续书写汉书的人,而且史书这个东西不能断,如果没人写了那么期间就会出现一个空白期,这个空白期之内发生了什么对于一个王朝的记载那就是不完整的,就相当于有了污点。
看到这些人这么说王允也是对着众人说道。
“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众人一听纷纷是心中叹气,王允这话说出来就是铁了心要杀蔡邕了。
“可是···”
看到还有人要为蔡邕求情,王允直接是不耐烦的打断了他们的话随后怒喝众人。
“如今董卓刚死,朝堂才刚刚稳定下来,尔等都是朝廷的栋梁,应当想想如何思君报国,匡扶超纲才是,在这儿讨论这些没有的东西有意义嘛?啊?”
看到王允发怒,众人都是不敢再说话,看来王允是根本就听不进去他们的了。
随后看到劝说王允无果,只能是纷纷起身对着王允拱手告辞。
离开了司徒府,一众人都是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