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玄幻小说>群史争霸> 第三百七十二章 忠心耿耿桓司马(1/3)

第三百七十二章 忠心耿耿桓司马(1/3)(2 / 3)

见识高远,度量清明,富有美名,为光禄勋殷羡之子,名望极高。

曾避世十载。

司马昱上任后亲自前往拜访殷浩请其出山对抗桓温。

不过这里的对抗只是司马昱和殷浩自己眼中的对抗。

在桓温眼中殷浩就是一个只会空谈的老匹夫而已。

留着他只是为了给司马昱一点希望。

让这朝堂热闹一些。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东晋有一个奇怪的风俗。

那就是望。

东晋想要入朝为官,尤其是想要走上高位必须有望才行。

这个国家将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了极点。

只有士族才能当官,平民想要当官千难万难,和如今的印度种姓制差不多。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而就算是士族想要当官也必须要有名声才行。

获得名声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得到当世名士的夸奖,赞誉。

其次就是通过名士之间的互相“吹捧”。

或者传书立传。

还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标新立异。

就连标新立异这个成语来源出处都是出自两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可想而知。

东晋的名士非常喜爱和善于养“望”。

望就是名气。

谢玄曾入朝为官后辞官回乡,隐居在自己老家东山养望多年。

养望的这些年谢玄也并未闲着,积极与上流名士交流,同时为自己造势,养望多年后出山,才有了东山再起名传千古。

但不是所有人都是谢玄。

一部分人为了养望走上了歧路,将养望变成了渴望出名。

于是“女装癖”、“美容”、“五石散吸毒”、“酒鬼”、“搞艺术”、“装傻装疯”、“清谈”

为了火,无所不用其极。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正是因为如此让东晋的书法、绘画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高度,在中州各国里也能位列前茅。

但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过于的清谈氛围让东晋的文士集团变得薄弱。

武将集团以桓温为首执掌朝堂的声音。

而文士集团则像群孤儿一样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娱自乐。

这个年代将道教的玄学曲折到了另外一个方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倒是真够“无为”。

实干的人大部分都被桓温集团拉拢,朝堂上剩余的都是一群只会空谈的文人。

桓温自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如果不是因为士族势力太大,几乎涉及到了东晋方方面面。

强行篡位容易导致东晋分崩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