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还是得出手,不过得先夺马忠的产业,韩家那小子就让他先活几日。
孙宝笑道:“马东家,不要急,事情得一步步的办,咱们也不是没办法。他出新书,你也可以出啊!为什么总是走在别人后边,你也要想办法出新书,一直跟在他后边追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马忠叹息道:“找人需要钱啊,花费还不低,再说出新书也不是短时间能出的。”
马忠不是没有想过也出新书,只是自己手里没有人,何况现在也没有时间,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钱。
“钱不是问题,我可以借给马东家,只是马东家拿到钱后该如何做得让我明白,我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孙宝笑吟吟道。
马忠听着孙宝的话知道自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来,不然孙宝绝对不会给自己钱的。
“我准备也找些人写新书,跟韩家小子打擂台,只要钱够多,总能拖垮他!”马忠声调一下子高了起来。
孙宝又笑了起来,只要马忠肯低头,这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马忠神情恍惚的走出了孙府,钱虽然借到了,但是损失得太多了,说不准自己的书坊也要没有了。
能借到总是要比没借到强上许多,只要自己好好操作挤垮了三贤书坊,就还有活命的机会,也不全然让孙宝夺去。
想到这里马忠的精神貌似恢复了一些,快步向书坊走去,得抓紧时间找人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孙宝看着马忠刚刚立下的契约,不由地笑了起来,两虎相争,呸!就这二人也算什么虎,顶多是猫,老子一来,你们就等着完蛋吧!
韩晨此刻正在与一众书商谈判,努力将他们留在三贤书坊。
此时的信誉二字,最为受商人重视,无信难以立足,一次、两次欺骗能得到好处,但是时间久了就没有人愿意跟你做生意了。
何况韩晨在和书商签订契约的时候还要求缴纳订金,在韩晨看来,双管齐下才最有效,信和利一起作用,才能更好地留住人。
韩晨知道自己手中最大的筹码就是新书,而且他还给一众书商透露了自己的计划,以后每年出多少新书都会将第一批书分给他们,只要签订了长期合同,三贤书坊肯定不会忘了大家。
“韩东家,不知道以后每年的新书会出多少?”杭州书商陈曙问。
这个问题也是其余的书商相问的,毕竟这样空口白牙地说实在让人无法信服。
韩晨笑道:“这个具体多少本我们会在每年的年初的计划书中公布,现在我也说不准,而且以后我们会到东京去,那里的文人多,应该出的书会很多的,这一点放心,我们肯定不会砸了自己的招牌的。”
陈曙虽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确答案,却也得到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