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箫何等内阁成员,除了少数系统兑换外,大部分都是本土精英。那些人绝对是这个星球最聪明、最有智慧的人。
叶童不插手内阁事务,全由箫何等人主持,能取得那样巨大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了。特别是近几年来,思想观念改变极大。帝国文明由原来的农耕文明,发展到航海文明、工业文明的程度,超出叶童的预计。
“帝国现在有多少人口啊?”
叶童只大大概清楚5000万上下,具体有多少真不知道。
说到人口,箫何脸上露出笑容道:“主公,到目前为止,帝国总人口有6600万人,其中,炎黄民族5700万人,其他民族350多万人(这里面停含俘虏的匈奴妇女),文明学校的学生550万人。
人口之所以增长那么快,主要是帝国出台的一系列鼓励生育措施。不过,劳动力严重缺乏,幼儿、老人占八成以上。
帝国主要工程项目都是依靠文明学校的学生,否则真无法开展那么多的大工程。”
为了增加人口,内阁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确实花了大力气,每年仅是补助新生幼儿的款项就高达数十亿。
在秦帝国,只愁生,不愁养。从幼儿出生的那天起,政府就有各种补贴基金、奶粉、衣服等,一直到上小学为止。
秦帝国目前实行的是9年义务教育,小学五年,补中、高中或技校全免费。帝国没有中专、大专这一类学校,全部划归为技术学校。
大学招生很少,只占总学生人数的20%,其余80%基本是上职业技校学校,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
大学招生不通过统考,而是各大学校自主招生,根据学生的爱好、平时的成绩定向招生,目的就是发现有专长的精英学生。
大学虽说不免费,其实。只要是华夏民族,一旦进入大学和免费也差不多,学生有补助款,不追求吃好的话没问题,住宿、书本同样免费。
相对来说,进大学容易,出来非常的困难,绝对要掉一层皮。各个专业的学分很难,不努力学习,无法取得毕业征书。一旦四年不过关,就得自费,学校不再给补助。
叶童觉得没必须有那么多的大学,帝国最缺乏的是技术工人。就算把所有学生全部进入大学读书,真正成才的不会多,只会浪费国家财政开支。
并非只有进入大这才能成为精英,只要在技术学校、工作中有特长,也能获得机会。帝国有非常多的奖励政策。
帝国的教育已经走上正轨,这一点曹参功不可没。被叶童点名批评后,曹参憋了一肚子的气,几年来,对教育下狠心,抓得确实不错。
其他工商的发展不用叶童操心,在定军山的统筹下,帝国的工业、商业发展良好,已经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