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西郊大街的黎明,显得格外安静。一阵阵和煦的晨风,轻拂着大街两旁的梧桐树叶,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在路边的草坪上闪着银光。这里听不到机动车辆的滚滚车轮声,看不到熙来攘往的行人,只有两个身着白工作服的清洁工,辛勤地清扫街道。
一辆自行车迎着晨晖驶过来了,登车的是市公安局侦查科长刘凯。他已过不惑之年,魁伟的身体,宽阔的臂膀,微方的面庞,聪颖晶莹的眼睛上方,扬着两道有力的浓眉,给人以深沉含蓄而又足智多谋的印象。
刘凯悠悠地行驶在这静谧的街上,心头又擂起几天前全市公安干警游行时激动人心的大鼓,耳畔又响起喜庆胜利的鞭炮,眼前又展现群起挥舞的五颜六色的彩旗……
突然,消防车上警报器的吼叫声划破长空,惊醒了酣睡的人们,截断了刘凯的思路。“豆腐坊起火了!豆腐坊起火了!……”惊呼声从后街传来,这里的人们顾不上穿齐衣服就冲出屋门,向西郊车站附近的豆腐坊奔去。
昨天晚上,夜色浓重、阒无人迹的江边停着一只小木船,受敌特机关派遣潜入本市的老特工,跟潜伏在本市的中年特工在小船上见面,商议启动“空中地震”计划。中年特工说,明天清晨有一趟装载火箭元器件的列车经过西郊车站,车站附近有个豆腐坊,如果火烧豆腐坊,可迫使列车临时停车,这是窃取火箭元器件的绝好机会。老特工对这个“烈火挡道”的计划十分赞赏,决定届时亲自到豆腐坊纵火,中年特工上车窃走火箭元器件,并由那个熟悉当地环境,又有正当职业作掩护的女特工到现场策应。于是就有了今天清晨发生在豆腐坊的火灾。
此刻,刘凯看见一股浓烟在豆腐坊腾空而起,隐约可见火光在烟团的底部闪动着。“火光就是命令,火场就是战场!”他浓眉一皱,决定暂时不去公安局,扭转车头往回奔去,车轮如飞,一会儿越过了前往救火的人们,很快赶到了起火地点。
豆腐坊的规模不大,一个院子里面盖了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年深月久,厂房的木梁柱、木楼板十分干燥,极易燃烧,火舌很快冲上了屋顶。人们听得见木梁燃烧的毕毕剥剥声,气流在瓦条和天花板之间冲击的呼呼声。危急之时,西郊消防中队的消防车开到火场,战士们冒着浓烟从厂房里的楼梯冲到楼上,有的夹攻火势中心,控制火势蔓延;有的扑飞火,拦击火势,进行紧张的战斗。
豆腐坊紧靠铁路边。附近的居民有的拎着水桶,有的拿着沙包,有的提着灭火机,在铁路上摩肩接踵,穿来穿去;西郊人民公社的一些社员也纷纷赶来,奋力救火。火场上人群杂乱,拥向铁路边的人流不断,迫使一列装载重要物资运往卫星发射中心的列车,在火场前面的西郊车站临时停车。
“刘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