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夜幕中,夏至未至
杨景的事业蒸蒸日上,之前向巴贺图采购的另外二十匹马也已到位充做“客车”,同时府上又招募了十名侍卫,算是杨景的部曲。
东汉豪强地主与皇权共天下,这些大族圈占大片土地,其中的青壮农民整编训练即为部曲,与杨景手下的侍卫一样,都是私人武装。
之前到生意加上客运生意,杨景府中每日净收入大概又超过了两万钱,大部分都是客运贡献的现金流。
另外,今年还会有一桩文化盛事,“熹平石经”即将完成。熹平石经说白了,就是厌恶士人的汉灵帝不胜其烦,让他们编撰整修儒家典籍,刻于石碑上。
这盛会的内容杨景并不关心,杨景关心的是,能否一睹那位“奸雄”曹操的英姿。
“如果没记错的话,曹操现在任的是议郎的一职,正赋闲在陈留老家吧。”杨景倚着窗栏,极目远眺东方。
杨景已经做好了打算,待黄巾起义平定后,便花钱买下丹阳太守一职。
杨景考虑已久,自己根基浅薄,不似袁绍、袁术“四世三公”之家,门生遍布天下,连曹操也远远比不过。
最重要的是杨景对世家的态度,这东汉天下可以说是世家把持的天下,皇权虽大,却也无法压服在地方根深蒂固的豪强地主。
自己一介布衣,要么无比优秀得到世家的投资,要么就只能自己步步为营。
杨景心里对世家其实厌恶的紧,这群玩意把控经济、政治甚至军事,妨碍了集权,却又抑制了社会的活性。更关键的是,为了家族的利益,他们可以毫不犹豫的抛弃国家民族的利益,不然某晋也不会被喷。
杨景用的是排除法选中了丹阳,首先一点就是便宜,十常侍不是傻子,富庶和贫瘠的郡差距巨大,丹阳是最低的那类,只要五百万钱。
当然这贫瘠对杨景也不算什么,杨景看了一眼中的那块地,那就是他的法宝。
随后比较分析,雍凉之地、并州和司隶地区被董卓祸害了,绝对不能待。至于幽州和冀州水太深,是光武帝起家的资本,世家最为顽固之地,也要排除。
其他州,益州太偏僻,荆州富的太贵穷的自己看不上,兖州曹操老家,自己没信心争过,青州徐州黄巾太乱。
扬州受黄巾波及较少,缘故应是那个所谓的黄巾军元帅马应元命荆州和扬州的不少太平道教众北上去了冀州巨鹿。
杨景选中丹阳,还看中了丹阳的兵员,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丹阳兵的战斗力首屈一指。
而且,杨景心底藏了个想法,丹阳位于扬州中心,以此可攻略……
当然,这些都还太远,杨景现在的追求还是赚钱。
“夏天,是要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