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是杨景居住的地方,还有附近另一处府邸则是郡中工作之所,现在也算是杨景的了。张驯还留下了他招募的婢女和仆人,共有二十来人,杨景也不打算遣散,正好留着打理太守府。
杨景将太守府做了些改动,让紫慕雪将玉米等种子在府内寻了快沃土种下,方法他早已教过。
然后,杨景看着自己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公文,深感头疼,张博、赵峰和魏畅三人都坐在左侧下首,静静的等待他的提问。
想了想,杨景还是决定一一审阅,这是不得不走的流程,自己必须熟悉事务。随意拿起一份,杨景开始仔细阅读。
“芜湖大水灾?溧阳黄巾残党?……”杨景一遍又一遍的阅览公文,不时的问询长史赵峰三人,一直工作了近两个时辰。
“小事张博三人都自行处理了,大事才交给了我,这都让我吃力了。”揉了揉眉心,杨景深感疲乏,而且自己不是处理政务的料,很多事搁置未决。
公务内容宽泛,包含天灾人祸、社会治安、赋税收纳等各个方面。杨景梳理了一下,当下优先处理的有如下几件。
一则是今年的赋税征收和统计,其中又以人头税和地租为大头,还含有其他杂乱的税收,当然今年的税收不包括上缴中央到部分。
先前杨景所说的免税,仅仅是不用上贡中央汉庭罢了,毕竟整个郡的大部分官员都靠着税收养活呢。
二则是水患,丹阳郡下辖的芜湖县不少农田已经遭殃,必须赶紧治理。
三则是溧阳的黄巾残党严啸聚众再次闹事,袭扰了不少村落和乡里。
这三件最为要紧。
“太阳还有差不多一个时辰就要落山了吧,杨景估算了下时间,准备走一趟军营。”
华夏某位开国伟人曾言“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至少肯定了军事力量的作用,杨景对此也很赞同。
按照汉家法度,各郡并无常备地方军,若有军事需要才可临时招募。
但黄巾起义后,汉灵帝慌乱担心之下,恢复了郡守的征兵权。另外视各郡具体情况,部分郡在黄巾起义前便拥有常备郡兵名额,丹阳就是这个特例。
拥有常备兵的大多为边郡,主要是为了防备西南蛮夷、西北羌人和北方鲜卑、被匈奴以及幽州地界的乌桓族等,丹阳能进入此列拥有三千郡兵名额,全拜山越人所赐。
山越,源于东南和华南多山地丘陵造成的交通落后和交流不,因此形成了诸多长期居住在山地土著部落,广泛分布在东汉荆州、扬州和交州地界。
后来,黄巾贼被镇压后,部分人逃窜进入山林也被列为了山越,著名的有吴郡严白虎等。
而丹阳,出于某些不知名的原因,更是山越聚集的中心,据说共有百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