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明朝官人> 第23章 皇帝的思想工作

第23章 皇帝的思想工作(2 / 4)

前的皇帝说现代语言,不亚于听郭德纲的相声。

文立万回答道:“王大臣比文立万牛掰。文立万只是想写文章出点小名;大臣大臣,出将入相,王大臣直接就想登堂入室。”

“王大臣背后是高大臣,高拱这厮真是大逆不道啊。”朱翊钧突然有些愤愤然,说道:“朕让他回籍闲住,并未削籍为民,是想让他闭门思过,不想这老儿竟然怀恨在心,铤而走险,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文立万假装懵懂,问道:“王大臣的案子与高拱有关吗?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回籍闲住,还给他留了个东山再起的机会,现在干这种勾当,可是要命的事啊。”

朱翊钧对新词汇很敏感:“脑子进水了?就是脑袋被水淹了吧,是不是和脑袋让蜜蜂叮大了,一个意思?”

“正是。也可以说都是脑袋被驴踢了。”文立万笑道。皇帝读得古籍多,引经据典比较厉害,民间俗语还是短板。

朱翊钧哈哈大笑:“也就是说高拱这样做太笨了。”

文立万说:“对呀,高拱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干这种蠢事?”

朱翊钧不笑了,盯住文立万问道:“你是说高拱不一定是王大臣的幕后主使?”

“这很难说。以高拱的头脑,他敢这样做,脑袋真是被驴踢了。一个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手,他就不会权衡这点利弊吗?”

“王大臣自己已经招供,东厂证据确凿,高拱恐怕难辞其咎。”朱翊钧口气冷淡下来,“爱卿难道也受惠于高拱?”

文立万说:“高拱恨不能把我赶出宫去,何来受惠于他?为臣只是想给皇上提醒,冯保是高拱死对头,由冯保主审此案,恐朝中大臣不服。”

朱翊钧犹豫道:“这是内宫发生的事,案犯是外来之人,并非朝中大臣,三司会审似乎也说不过去。”

文立万不再言语,便低头品尝三泡台的醇香。

朱翊钧也品尝一口三泡台,说:“爱卿怎么一下就凉凉了?”

文立万差点笑出声来,皇帝和他相处久了,竟然把二十一世纪的网络语言说得一愣一愣的。

“为臣不敢深说。”

“有何不敢说的?爱卿还记得那次张先生来讲读吗?咱俩正在讨论太监宫女教育问题,张先生来后,就讨论书法问题了吧。话题是要分人而论的。两个人谈论的话题,就不必让第三人知道,不然谁还会对朕说肺腑之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关门说话,出门不算。”朱翊钧含笑直视文立万,用三泡台的茶盖,拨弄着茶碗上的浮茶,叮当作响。

文立万不能不佩服这个十岁的皇帝,朱翊钧饱读经典,博览群书,他的思维总在高速运转,心理成长远远超过了身体的成长。

“既然如此,臣下有话要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