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以为,恩相推行新政,还需要更多一手资料,苏州自古繁华,纺织行业正值鼎盛,商贸往来欣欣向荣,人文荟萃,文化发达。我想再在民间沉淀一段时间,通过了解吏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情况,为新政的实行尽量多地提供第一手资料。”
文立万虽然没有说他和陆嘉仪的私事,但说的句句都是实话。
既然已经在明朝官场混了,就不能瞎混,要混就混出个人样。
混官场必须从基层混起。必须了解底层的基本情况,以后能做决策,或有机会给皇上献计献策的时候,才不至于误打误闯。
给皇帝、首辅出谋划策,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旦失误,是要掉脑袋的。
张居正不动声色问道:“子萱屡屡提及新政,难道在这方面有所思吗?”
这是一句试探性的问话。
也就是说,张居正想要推行的新政,目前仍处于箭在弦上,引而不发的状态。
新政的时机并不成熟。
“新政在于革故鼎新,学生认为新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不能让官们吃着百姓的赋税,又不给百姓办事;二是要发展经济,增加朝廷的收入,把赋税折成银两上缴。从这两方面入手,必将政治清明,国富民强。”文立万对张居正将后要推行的新政内容很熟悉,所以侃侃道来。
张居正抚掌大笑:“子萱所思正合我意!”
文立万嘿嘿直笑。
能不合您意嘛,考成法、一条鞭法中学历史课本都有啊。
这两条不是继续沉入民间的理由吗?
考成法就是对各级官吏进行政绩考核;一条鞭法就是把以前的实物赋税,改为上缴银子。比如新机房以前把生产的布匹作为赋税,上缴给衙门;现在必须折算成银两上缴。
“恩相,既然我的身份已经公开,何不将计就计,直接让我去苏州府衙任职,这样既可以了解吏治,又能了解苏州的经济,岂不两全其美?”
“这到也是一个办法,只是李继返回苏州后,你与他之间必有较量,到时候武清伯再插手,恐怕就不好办了。”张居正拈须思考着文立万的建议,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
文立万继续说道:“恩相放心,这次回苏州,我的身份就是朝廷命官了。万鸿发的生意,让大发和蓝舒鸿去打理。以我的身份,李继也不能把万鸿发怎样。且看李继如何作恶多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等武清伯失势的时候,再一举打掉李继。”
“武清伯失势?这怎么会呢。他是皇上的外公,太后的父亲,总是有人庇护他的。”
“自作孽,不可活。武清伯为了赚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他很快就会闯下大祸,虽然要不了他的老命,也够他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