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数据显示,除去三分之一是个人纠纷外,三分之二竟然是民告官,可见谭令会、李天喜民愤大到何等程度。
顾本立叹气道:“唉,只能说比前几天略有缓和,谭令会、李天喜把苏州百姓得罪不轻,往日他们不敢怒不敢言,如今知府大人拨乱反正,百姓才敢言语啊。”
顾本立望着眼前这位年龄比他小不少的年轻人,心中疑惑万分,此人看似貌不惊人,言不压众,却沉稳的令他内心产生一丝慌乱。
此人必有过人之处,否则皇上、首辅怎么会对他青睐有加?
文立万见顾本立一直在专心揣摩他,便故意问道:“谭令会在苏州为官数年,其恶行推官可是有所察觉?”
顾本立意识到文立万这句话的深意,推官是佐贰官,掌理刑名,对知府负有监督责任,谭令会如此胡作非为,佐贰官难免其咎。
文立万这话回答起来难度极大,如果回答对谭令会的恶行有所察觉,却不启奏皇上,乃是失职;如果回答没有察觉,要你这个佐贰官又有何用?
总之,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失职。
顾本立观察文立万的表情和语气,对方似乎并没有问责之意,更像是上司对下官的杀威之举。
“下官在苏州府为官数年,得到谭令会赏识,也得到他的恩惠,此人恩威并举,令下官患得患失,只求洁身自好,很多事情民不告官不究,无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唉,说来实在汗颜,枉为一个读书人啊。”
顾本立知道知府大人心似明镜,肯定对他和谭令会的关系了如指掌,辩解已经毫无用处,不如实话实说,反而能引起同情。
“顾推官不必自责,谭令会淫威之下,谁不自保?这些事且按下不表。如今冤案堆积如山,推官以为如何处置?”
文立万有些尴尬。也就是陆欣荣点名此人,否则这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戏精,真让人莫辨真伪。
“下官以为,知府大人下车伊始,就要给百姓一个希望。冤假错案,一律推倒重审,还百姓一个公道。”顾本立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说道:“包括下官审理的错案,该平反的一律平反,绝不姑息。”
文立万清楚顾本立如此敢于担当,并不是此人如何正义,实在是明代府衙推官的司法责任并不重大。
府衙推官可以直接发落的案件,仅限于杖罪以下。
也就是说推官无权判罚打屁股的案子。
杖罪及以上的案件,则要上报按察司和巡按御史,由按察司和巡按御史进行复核。
按察司和巡按御史若发现案件审理不明确、定罪量刑不合适等问题,会将案件驳回本府进行重审重判。
所以即使出现冤假错案,更多的责任并不由府衙推官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