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立万点点头:“好,那就签下军令状。”
“啊,还签军令状?”
知县听着都很新鲜,以前很多事,答应也就答应了,完不成也就完不成了。
现在竟然要签军令状?这也太有些当真了吧。
“白纸黑字,签名画押。一月后完不成任务,就地免职。这也是考成法的一项内容。”
文立万懒得和知县过多纠缠。
官场里这种人他见得多了,一件事如果不以乌纱帽做抵押,一天能办完的事情,他要办上十天,十天能办完的事情,他能办上一百天。
一旦有了乌纱帽被撸之虞,这些人比谁都能干!
知县毫不犹豫说道:“好吧,下午我去签。”
文立万说道:“等一下马上就签。”
“马上就签?”
“是的。”文立万扭头对宋功名说:“记住这件事情,稍后提醒我。”
宋功名点点头,对知县说:“知县不必过虑,这军令状也就一行字,由你自己写。”
知县大惑不解:“这,这也有点说风就是雨了吧。”
宋功名笑道:“军令状很简单,你自己来写,就是一份完成任务的保证书,只须写上:一月内完不成什么任务,自愿免职回乡。”
知县冷眼望一下宋功名,很是懊恼,又不敢发作,只能闷声不语。
看来这位知府是要玩真格的了。
文立万思路很清楚,既然皇上允许刘家港成为对外商开放的港口,这个港口对苏州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就显得举足轻重。
苏州的绫罗绸缎、茶叶、瓷器、玉器、漆器等商品,将从刘家港漂洋过海,输送到其他国家;海外的各种商品,也将从刘家港进入苏州,流向全国。
大明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出口商品肯定远多于进口,是典型的贸易顺差,到时候海外的银子还不哗哗哗流入我大明?
此外,刘家港不仅仅是促进海外贸易,还能促进内贸,将南北方的商品互相运输,互通有无。从运输成本来讲,水运是最划算的运输方式。
办完刘家港的事情,文立万一行人简单吃了午餐,骑着马从太仓返回苏州。
一路上,文立万仔细查看了这段路的路况,发现这段路车辙很深,路面酥软,显然年久失修了。
文立万问陈光宗:“这路是那年修的??”
“至少有十年了。好像是嘉靖年间修的。”
“这样又窄又破的路,怎么能适应下一步苏州的经济发展?要想富,先修路。刘家港到苏州城的路一定要加宽重修。”
陈光宗愣一下,加宽重修这条路,哪得花多少银子啊。又一想,花就花呗,府衙的银子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