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明末称雄> 第617章 开放

第617章 开放(3 / 6)

有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按惯例都是直接进翰林院,明朝时称之为观政。

明代时翰林院的官员具有两重意义,一是做为参预机务的内阁成员,内阁成员称大学士。因而内阁与翰林院为一而二,二而一的机构,这也是晚明时只有翰林出身才能入阁的由来。自成化后,不但内阁。连六部长官也都形成了必由翰林官充任的潜规则。

明代的翰林院也包括了唐宋时代的秘书监、史馆、著作局、起居郎、舍人等职责。

翰林院也是极尊贵的。

不过到了大汉朝,虽然各种部衙名称都是沿用明代,但职责上却已经大变了样。就如内阁大学士从过去的五品到了现在的一品。翰林院的职责也大为改变,如果说司礼监现在成了皇帝的宫内办公厅秘书处,那么翰林院现在的职责则成了皇帝在宫外的秘书机构。

相比起来。司礼监的职权更重,他们随时随地的为皇帝服务,而翰林院也内阁完全分开,承担部份秘书事务,他们的明确职责则是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并且还有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备天子顾问的职责。

因此他们其实也是相当清要的地位。

虽然如今大汉朝中格局改变,再没有主六部和进内阁必先经翰林的旧规矩了,可毕竟按新制。普通的举人中了进士后,得先去京师大学进修四年,包括两年读书,两年部衙和省府衙门实习经历,才能正式授官,一开始也只能从八品官当起,得先到县里做佐贰官做起。

而一甲三名,不但能得到状元等巨大声名赞誉外,他们还能直接进入翰林院,状元一进去就是正七品。榜眼和探花也是直接就是正八品,这比起其它的进士们,等于就节省了四年仕途时间,何况还是直接从最清贵的翰林院开始做起呢。

这伙士子。却正是黄宗羲等人。

一甲三名都在这里,黄宗羲、顾炎武还有陈名夏,此外还有同科进士夏允彝、徐孚远、黄淳耀、杨廷枢四人,这四人也是如今复社的领袖,都是文采斐然的才子。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原来由张溥张采二张联合江南诸社成立的复社。最初时本只是以砌磋八股,复古唐宋,现在却在黄宗羲等人的带领下,主张经世致用之学,关心和研究社会问题,关注民生,反对空谈。

此次七人一同登第,复社三百多名参考举人中,更有一百多名新科进士,可谓一大盛世。

京师百姓,士林学子们,甚至已经给七人送了一个称号,复社七君子。

这也是继当年东林七君子,复社四公子后,又深得士民称赞的士林新兴才子。

刘钧身边跟着一名东厂大掌班跟随,他身为东厂大掌班,还能跟随着皇帝微服出巡,自然也是办事很得力的,眼力更是不凡。他只打量了那边几眼,便已经将这些人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