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逆变1589> 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 一

第十三章 抗倭援朝 一(2 / 3)

要求琉球、菲律宾臣服朝贡于倭国,消息传到明朝,激怒了万历皇帝和众位大臣,明朝上下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个东洋强人的野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万历皇帝自然绝不能容忍,时任兵部侍郎宋应昌也上疏:“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为属国也。朝鲜固,则东保辽东,京师巩于泰山矣”。不仅仅是兵部,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也主张援朝,“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的观点很快就深入人心,朝廷上下基本达成了“迎敌于外,毋使入境”的共识。

八月初,万历皇帝下令,同意了李昖的发兵请求,派遣辽东游击将军史儒率骑兵两千出征,副总兵祖承训率骑兵三千跟进。哪知道出师不利,先是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误中埋伏,加上火器也无法在雨天发挥作用,整个骑兵营全军覆没,史儒力战牺牲。之后的祖承训率领三千骑兵乘敌不备,攻入平壤,随即陷入了巷战,被七百名倭军火绳枪手连番伏击,骑兵和火统的威力还没发挥出来,就又收获了一场惨败。

这祖承训可不是普通的阿猫阿狗啊(明末的名将祖大寿是其儿子),祖家是辽东武人世家,他本人原是李成梁的家丁,长年跟随这位辽东名将和蒙古人作战,曾经以三万骑兵击败过十万土蛮,是边庭的知名勇将,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而且其人勇猛善战,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合适的出征人选。

祖承训出发前似乎就没看得起倭军,虽然已经知道了史儒全军覆没,也仅仅是带上三千骑兵,他想当然地认为带着手下的精骑杀到平壤,然后不废吹灰之力便能解决掉十五万倭军。

事情的进展比想象中更顺利,从辽东出发后,一路上祖承训压根就没碰上几个敌人,于是他更为自信,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眼看平壤城已近在眼前。于是祖副总兵误以为倭军知道他的威名,听闻他前来攻城被吓破了胆,不但城墙上无人守卫,连城门都大大地向自己敞开着,依稀看见里面只有几个零散的倭军。祖承训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随即发动冲锋,三千人马就此冲入了平壤城内。

其实祖承训率军进入朝鲜的那天,倭军的小西行长便得到了消息。小西行长是丰臣秀吉最为得力的战将,虽然他只是九个军团中第一军团的长官,可是却是话语权最大的一个将领。对于祖承训这个不请自来的客人,小西行长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当加藤清正(另一军团的长官)等将领表示一方面要固守城池,另外也需派人出外迎敌之时,他却表示了反对。在小西行长看来,己方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既然明军如此托大,那么他们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之原则还是需要坚持的——即使在倭军已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不例外。所以当祖承训全军入城后,先是一声炮响,原本异常安静的街道就突然喧哗了起来,倭军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