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国子博士徐知远来到云逸府上,他被云鸿点名教授二皇子学问的时候,整个人还有点迷糊。徐知远并非世家子弟,年近不惑,仕途依旧崎岖,他自己都有点心灰意懒。就在这个时候,他竟然被云鸿点名做云逸的授业恩师。
云鸿这些年来未立储君,大皇子云勇和小皇子云宸的舅舅思平侯沈一鸣为了储君的位置,一直在明争暗斗。很多朝臣也参与在内,想要搏一搏从龙之功。随着二皇子的回京,两个派系的斗争却是缓和下来,双方都将二皇子当作了强大的对手。
二皇子在民间长大,刚刚才被接回金陵,在金陵自然没有什么根基。
思及这里,徐知远对于自己教授二皇子学问的事,又有些顾虑。自古以来,夺嫡之事是险之又险。他成为二皇子的授业恩师,势必就会被打上二皇子一系的烙印,他即使想要撇开,也是不可能的。
好在昨日,云鸿召见徐知远问的一句话,打消了他心中的顾虑。徐博士愿为帝师乎?
帝师,那是寒门士子的最高理想,千年以来,又有几个士子可以实现呢?
云逸执弟子礼迎接徐知远,这是云鸿给他找的授业恩师。云逸很清楚,这个时代,师生的情谊最是深厚。对方以后定会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
徐知远坦然收礼,从昨日听到那句愿为帝师乎的问话开始,他便决心尽自己所能教授云逸。
云鸿让徐知远教授云逸,自不是要求徐知远像在国子学教授学生那样,一句一句讲解百家典籍的内容。他是想让云逸了解百家的思想和理念。而徐知远通晓百家,尤擅儒法,而儒法思想正是当下一个治理国家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因此徐知远是最好的人选。
今日的第一次授课,徐知远讲授的是儒家思想。对于儒家思想,就是云逸前世的那些初中生,高中生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云逸接受了几年的高等教育,自然是有所了解的。作为国子学博士,徐知远的讲解却是更加透彻,云逸犹如拨云见月,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是更深一层。
一个时辰悄然过去。不得不说徐知远的授课的水平确实了得,不仅透彻易懂,而且生动有趣。云逸实实在在地做了一回听故事的孩童。
“老师果真厉害,老师的一席话,本宫受益匪浅。”
徐知远抚摸着胡须呵呵笑道:“殿下过谦了,这儒家经义,老夫也是钻研了二十余年。倒是殿下提出的一些想法,十分的新颖。”
云逸刚刚在徐知远讲述儒家思想学说之时,忍不住提及理学。这个时代自然是没有理学的,云逸说诉说的一些理学思想,知行观,理欲观等,让徐知远颇感惊喜诧异。
“咳咳,那不过是本宫戏言,老师不必当真。”
“殿下怎可菲薄,殿下讲的那些话确实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