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军,也是奇袭的必要前提。
假如只是这样的话,徐晃必然会拼尽所有的勇力,来报答公孙昱的知遇之恩。甚至即便此番出征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死战,他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然而,身为未来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还是比其他曲侯多想到了一些不该曲侯关注的问题。
例如,徐晃怎么也想不通,公孙昱为何会在遭遇一场刺杀、且已猜测出幕后主谋后,却要急不可耐地发动这样一场匆促的夜袭!
并且,他还光明正大地将如此隐秘的消息告知了李傕。
这个根本就不是按照套路走的好嘛!!
虽然徐晃也猜测到了,自营半夜发动一次这样的袭营,必然会惊动李傕。但如这般将消息告知李傕,却极有可能换来李傕的反噬——从李傕一向视公孙昱为仇眦,且不惜派人暗杀的举动来看,此番李傕必然会将此消息通报给郭太。并且还会冷酷无情地选择隔岸观火,残忍地看着自己一部覆灭!
假如徐晃是李傕,他一定会这样做:毕竟,这样做简直比暗杀更有效果,而且成本极低!公孙昱的此等做法,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可当徐晃在出征前将这番担忧道出的时候,公孙昱却只与那位漂亮地不像话的主母对视了一眼,紧接着就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随后,他上前拍着徐晃的肩膀,用凝重而低沉的声音问道:“公明,你相信我吗?”
徐晃当然选择再度劝谏公孙昱,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只言片语,来改变公孙昱的想法。
可是,公孙昱竟充耳不闻,再度凝重而低沉地问道:“公明,你相信我吗?”
徐晃却依旧没有回答公孙昱的问题,可是就在他想要再说些道理的时候,公孙昱却是亲自为他扯着马缰,将他的战马带来。
站定后,公孙昱一边扯着马缰,一边看向徐晃,正声的问道:“公明,你愿意相信我么!”
“属下为愿主公赴汤蹈火!”这是徐晃被逼问了三次之后,给出的回答。那个时候,徐晃已然做好了为公孙昱捐躯的心理准备。
然而,随后当他听闻了公孙昱的一番布置和安排之后,他心中的疑问非但没有得到解除,反而令他更加后悔说出了那番愿效死的话.
只是,这个时候,说那些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渡过汾河之后,郭太大营中的灯火,已忽明忽暗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徐晃当即下令放缓了马速,同时矛摘钩、刀出鞘,转入临战状态。做完这些之后,这支一千名训练有素的骑兵已悄悄地逼近宿营地。
徐晃舔了舔被冻得发青的嘴唇,一边缓慢地操纵着战马,一边谨慎地观察着敌营。值得庆幸的是,敌营防备十分松懈,徐晃甚至没有看到多少望楼和哨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