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袁绍为首的士人武装,董卓应该是有自信有取胜把握的。毕竟那些士人都没有带兵经验,只会高谈阔论,所带之兵也都没有经过大战锻炼,不是他那虎狼之师的对手。
但若要出兵讨伐,派兵少不够用;派兵多了,朝中那些士人怎么办?
董卓虽然靠武力控制了朝廷,但他作为外来的武人,在朝中没有根基,相反倒是士人的势力在雒阳盘根错节。若大军外出,朝中士人趁机发动叛乱,那他董卓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以说,关外的群雄一盘散沙,难以聚集成一股真正的势力。可董卓这里更是内忧外患,朝不保夕。
听贾诩这么一分析后,公孙昱不由动容懊恼:他知道历史上董卓打败了关东诸侯,便以为这一切很容易。可没想到董卓当前处境竟如此凶险,一步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早知道如此,自己在河东的时候,就应该反了他娘的!果然,这没文化还真不行啊.
而这时候,公孙昱又止不住想起了那个至今还要无音讯、令他蛋疼的第三位武将,更加懊恼不已:早知道如此,就该先将姚广孝召唤出来的。说不定有姚广孝的贴身指导,自己现在都已经造反成功了。
现在,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想到自己竟然错失了一个绝佳的造反时机,公孙昱的心情瞬间低落了起来。怏怏不乐地坐回案席之后,便开始一言不发。
贾诩见状,还以为自己的打压有些过头儿了,不由抚须一笑,宽慰公孙昱道:“思伯无须担忧,董公眼下形势虽十万火急,却也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最不济,迁都长安暂避锋芒,也可保下半壁江山。”
公孙昱抬了抬头,随后就跟瘟鸡一样又有气无力地垂下了:董卓那里的倒灶破事儿,他才不在乎呢。
不过,贾诩既然开口,公孙昱身为晚辈又算人家的半个弟子,自然不能就这样把贾诩晾在一旁。故而,他很是敷衍地回了一句:“师父,如此说来,我等应当如何应对?”
贾诩蹙了蹙眉,显然对公孙昱这般消极的反应有所不满。贾玑见状,急忙出来圆场道:“兄长,父亲之前便已言过,我等自当按兵不动,厉兵秣马、整练士卒。待董公料理好那些内忧外患之事,便是我等建功立业、痛击反贼之时。”
“不错,除此之外,我等务必还要谨守小平津,不可被贼兵所趁。虽如今关东群贼还不过在筹备造势之中,然我等却不可能掉以轻心。”见今日之事已向众将阐述完毕,贾诩随即坐回了主位,大手一挥道:“尔等可听清楚了吗?”
“诺!”公孙昱当即带头儿,起身领命。身后各将领也齐齐一礼,面容凝肃。
可就在公孙昱准备告退的时候,却又听到贾诩开口道:“思伯同李姑娘暂且留下,老夫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