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笼络,要风给风,要雨给雨;可若不是自己的人,那我老董就会用尽各种残酷手法,让你后悔生在这个世间,甚至,让你后悔投错了胎。
简单来说,董卓的驭人的手段实在太苍白、太无力。在他整个统御部下的理念中,就根本没有半点弹性,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根本没有挪腾的余地。
再简单一点,董卓根本就不是个好领导——历史上他最终失败,跟他不会用人其实真的有着很大的关系。
两人就这样迷之凝视了又大半天,大帐中的文武都已经过了面面相觑的阶段,开始感觉眼睛都干涩了。最终,还是贾诩这根老搅屎棍,又抛出了新的议题,打破了董卓和公孙昱之间的迷之尴尬。
“思伯,相国非但已决议迁都,更决议将雒阳方圆二百里百姓全都迁往长安。不知此事,思伯有何见解?”
“相国心念苍生,为护雒阳百姓不受白波贼徒及关东群贼侵扰杀戮,自当如此。”公孙昱这才正了正神色,一副理所应当的表情言道:“更何况长安也乃百年古都,却人口凋敝,相国迁徙百万百姓至长安,必然可再现雒阳辉煌,于国于民,皆乃两全其美之策。”
董卓听完这话,脸色都变得有些不正常:这顶高帽子扣得实在太高明了,我老董怎么都不知道自己这么牛X?
再环顾那些只会唯唯诺诺从命、一脑子浆糊的凉州将校,董卓真是越比较越心痛:你说说你们,同样长着一个脑袋,怎么做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人家公孙昱便能看出老夫如此深谋远虑,为国为汉分忧,你们怎么就只想到迁都后就离家近了?
不错,这个时候,董卓都默认自己迁都就是为了雒阳百姓好,为了大汉好了。
可就在此时,公孙昱却好似不在意般,拱手问道:“只是数百万黎庶迁徙毕竟乃浩大工程,不知相国如何统筹安排?毕竟,这如此庞大的工程,不是随随便便,便能完成的。”
董卓脸色又一次变了,他这种武夫粗人,哪有什么计划安排?无非想着就是迁徙嘛,让羌胡兵赶着百姓走到长安而已,若有不听命的,一刀砍了便完事儿!
他董卓怎么可能会为这些村野匹夫,布衣黔首费脑细胞去做这种事情。
然而,公孙昱之前已经给了扣了一个心怀苍生、为国为汉分忧的大帽子,这样的安排和计划说出来,实在太磕碜。
故而,不自觉地董卓语气便小了下来,装出一副沉思的模样道:“白波贼寇纵乱肆虐,老夫也事急从权,未曾拿出一份妥善的迁徙方案。不过,百姓都有腿,此事也不难,老夫初步想着将黎庶结成小队,沿途以步骑驱赶,可令其蹈沧海。如此既不会出现动乱,亦可平安抵达长安。”
董卓的语气,虽然仍旧高高在上、气势浑厚。但其实只要仔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