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一个纯良臣子而已。
天下大乱、蚁贼祸害的时候,他皇甫嵩南征北讨,呕心沥血。可最后他能做到的,也就如此而已了,一旦祸乱平定,他就被良工藏、走狗烹。
可公孙昱呢。
公孙昱虽然年轻,展露实力和理念也不过三两件事儿。但就这三两件事儿,便看出他与自己的不同。
公孙昱无论讨伐白波贼还是关东群雄,都是为了天下安定,可谓忠勇。然他委身董卓麾下却不盲从,屡次献亲民抚慰的治世良策,苦费心思甘冒奇险阻止董卓迁都,那就是有原则、有仁爱的表现。
而且,事情避无可避的时候,公孙昱又转换思路,做出了将迁都灾难做到做小的努力这又是他大智慧和灵活处事的优点。
综合概述,皇甫嵩只能为治世良臣,而公孙昱却才是能在乱世风云中搅动天下的胆识枭雄!
想到这些,皇甫嵩忽然悲哀地发现,自己这两鞭子挨得确实不冤:用两鞭子换来此番醍醐灌顶,解开自己郁郁难消的心结,反而是大大地赚了!
一时间,皇甫嵩感慨万千,最终深深恭敬一礼:“公孙中郎有胆有识有谋,一番话更如神电厉芒,驱散老夫心中阴翳,老夫感恩不尽。”
可这一刻,公孙昱却未搭理皇甫嵩。
直到皇甫嵩也察觉到异常时,他才陡然回头,正看到一大群骑兵滚滚而来。领头将领一副骄横愤怒至极的脸色,正是董卓的亲弟弟,董旻!
公孙昱眼睛一眯,说了句没有任何情绪的话:“正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