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艾艾、不知所措的胆怯神情,最后才低三下气地踟蹰言道:“这个,试试总该没错的吧?”
“试试?”杨修一愣,有些不明白公孙昱什么意思:试什么试,不对,你要试什么?
可公孙昱没给杨修反应的机会,随后又说道:“上书一封自辩试试呗,万一董公英明神武,就同意了我这番所作所为呢?毕竟,从小平津赶来之前,本中郎就董公约法三章,确认了雒阳迁徙一事都由在下督掌一事。”
杨修激愤涨红的面色一下铁青,这时候他完全听明白了公孙昱的意思:我公孙昱之所以敢对董旻出手,那是提前跟董卓打过招呼的。董卓是喜怒不定,但他更有要面子的软肋,这时候让董卓出尔反尔,那不相当于自己在打自己的脸吗?所以,有了这个保障,我公孙昱为何不敢做?
“还有,要什么李儒上书,要啥自行车?”一激动,公孙昱连前世的梗都说了出来。不过看杨修一脸懵逼的模样,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儒现在人在雒阳,上书过去黄花菜都凉了。这个时候”
说到这里,公孙昱又故意停顿了一下。充分吊足了杨修的胃口后,才继续诡笑着言道:“这时候就得靠在下的讲席老师好不?贾校尉可是举一反三之能士,不用在下写信,老师也会主动替在下劝慰董公的,反倒是那个董旻,听说就算在凉州将校当中,也没啥好人缘儿,不得人心,等到时候,估计没有人会站出来支持他。”
说着这些,公孙昱便又一招手。
座下的伏德(东方朔)早就将一封写好的自辩书,交给了杨修,还十分谦虚地言道:“杨公子才高八斗,鄙下粗浅之文,还望公子点评斧正。”
杨修憋着一肚子气出不来,脸都由青转白的趋势。可公孙昱这些招数一套连着一套儿,让他也只能先强压心思看那篇自辩书。
说实话,未展开那篇竹简的时候,杨修还是很有底气驳斥一番的。毕竟,伏德此人也非以文采所长之人,杨修也不认为公孙昱闯了这么大的祸,就真能靠着一封自辩书化解。
可只是粗略扫上那么一眼,杨修整个人都惊了。
这篇自辩书一点都不文采斐然,反而尽是些直白的陈述。可越是细看,越从平凡简约中见真功。一些遣词造句,分明就是特意压中了董卓那等粗疏不文的武夫心思,写得绵里藏针、暗藏玄机。
开篇陈述的一句话,就是公孙昱谢罪,阐述了一番疏不间亲的道理。可随后笔锋一转,便说到了无规矩不成方圆,巧妙地先割裂了董卓董旻兄弟之情。
中篇部分,也根本没写董旻如何纵乱祸害雒阳。只是极尽春秋笔法言董旻骄横跋扈,不遵董卓之命,处处以董卓代理人自居,纵行乱来。
最后结尾部分,又写到公孙昱如何忠心董卓,如何一心为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