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三国之我是汉室宗亲> 第三十三章 俞大猷

第三十三章 俞大猷(1 / 3)

刘旻召唤擅于海战的武将只不过是临时起意,考虑到青州靠海,日后海军将领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汉代海军或者说是水军,其实不怎么受重视的,毕竟汉朝的产量地都在北方。

至于南方,也就荆州北部一部分地方和益州北部可以说得上是鱼米之乡,天府之国,后世人从地图上看的话,就会发现东汉十三州,南方的州郡比北方的州郡大很多,但其实南方除了少部分郡县被开发过之外,其他的地方根本没有开发过,而且还人迹罕见,什么苏湖熟,天下足在两汉时期是不存在的。

三国时期能说得上是水军大将的,也就周瑜,甘宁,蔡瑁等寥寥几人,不巧的是,这些人不是扬州、荆州的就是益州的,刘旻别说收服了,见都未必能见到,所以早日召唤一名水军大将很有必要。

“第一位,明末抗清名将郑成功,武艺79、智谋89、统帅97、政治80、魅力72。”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其父是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没错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所以严格来说郑成功是叫朱成功,郑成功是后世人对他的称呼。

在清军攻入江南后,其父郑芝龙降清、母亲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气愤母亲惨死的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是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陆战不敌,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后在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

“第二位,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武艺88、智谋91、统帅97、政治49、魅力78。”

俞大猷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其一生都在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率领的·“俞家军”打得倭寇胆战心惊,扫平了为患多年、趁机作乱的倭寇。而且俞大猷除了精通海战,陆战也擅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自古很少人能做到海战陆战精通,像魏武帝曹操,前半生纵横北地,堂堂正正击败刘备,以少胜多打赢袁绍,打败盘踞在西凉一带的马超、韩遂,后来太浪跑去了南方打水战,结果被周瑜打到落花流水,统一天下的机会就这么错失了。

俞大猷创立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用战车对抗骑兵,不过也不算是首创,因为在俞大猷之前,不少名将都玩过战车对骑兵,如西汉的长平烈侯卫青就曾用武刚车大破匈奴骑兵,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也用过战车阻击曹魏的骑兵,东晋的名将马隆也用战车抵御羌人的进攻。

“第三位,朝鲜名将李舜臣,武艺80、智谋88、统帅97、政治55、魅力71。”

李舜臣字汝谐,曾抵抗丰臣秀吉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