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气,要带着手下继续去追前面逃脱了的另一部分辽军。
折御勋见状,赶忙上前阻拦,保存实力尽力守好这谷口才是正事,加上这一路疾行,早已人困马乏,理当就地驻扎恢复体力,保不准辽军还有后援来夺这一处山谷。
如此要紧之地乃兵家必争,辽军方面自是不肯罢休的,何况是有关自己后路的要道。
在太原城下驻扎的耶律斜轸在得到探马回报说有大批宋军出现在后方前往葫芦口的路上。先是一惊,料到那队消失的数千宋军可能会去葫芦口,万不曾料到人数竟然如此之众。
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期,如此看来,派出去的那五千人马即使先行达到葫芦口,亦难坚守。
事不宜迟,当即点将出兵,前往葫芦口增援。
不曾想刚刚集结了增援部队,对面的宋军大阵亦有所行动起来。
宋军那边,秉持赵老大的敌不动我不动,敌动我亦动的政策,看到辽军那边正集结兵马,料定牛思进一部已与折御勋所率的折家军会合至葫芦口。
此刻辽军集结兵马,定是去后方驰援葫芦口的,随即命令党进潘美两部左右推进,你要是敢分兵,我这边便会扑上来咬你。
如此一来,那边正要整军出发的辽人又开始犹豫起来,两三万援兵发出去,这边的战力必定下降不少。
人马有限,就此分兵最担心的便是被宋军逐步蚕食。
犹豫之际又闻后方葫芦口已经被宋人占据,如此一来,只得重新调整军阵,以太原城为背,左右侧翼集结主力对峙东西两部宋军。
双方你来我往的一通排兵布阵,最后却成了三方对峙的局面。
辽军虽然声势浩大,拥有骑兵近十万,然而面对二十余万的宋军大阵,自然也不敢贸然进攻。
而宋军本就想着以逸待劳,又是以步兵为主,即便主动进攻也讨不到多少好,加之边上还有个太原城。
若真的大军压上主动出击,难免不能保证太原城中的守军会主动出击来袭扰后阵。
至于攻城,如今就更不可能了,辽人的十万骑兵在边上守着,若在攻城时来个骑兵冲阵,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太原城中的北汉国军队,则更不能主动出击了,本来兵力就弱,出动出击无异于找死。
除非宋军主动出击辽人军阵,才有可能会考虑出城袭扰宋军后阵。
因此最后三方军队竟都成了敌不动我不动的对峙局面,谁也不肯也不敢出动出击。
“这便是上屋抽梯连环计了,看来赵官家是准备耗上一些时日了。”
营帐中,小六又将当前的形势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这两日的确没什么动静,连士兵们都没什么动静,像王浩这样的酱油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