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有没有这样的福利,还是只是他们有这样的福利,但无论怎样,这样的福利太重了,不能也不敢奢求更多。
每个人都在憧憬以后的好日子,住在县城里面,每家都有几间干净的敞亮的砖房,码头上就是各种来往的商队,不论是做点小买卖,还是去码头上寻个活计,再也不愁这把子力气换不到饭吃了。
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对这些过惯了苦日子的岛民们来说,很难想象,也想象不出来。
但是现在他们敢想,因为这一座座的小院,都是他们自己盖起来的,以后也是要住在这样小院里的。
也因为这个,现在的他们干活也更卖力了,也更仔细了,那房子,以后可是他们自己住的。
大司农说了,等房子都造好以后,就给他们分房子,连怎么分都说好了,就是抓阄。
日暮西沉,运送给养的船又靠岸了,刚准备回家的人们,纷纷兴高采烈地主动过来帮忙搬粮袋。
小蝶也跟着过去凑热了,这一回也终于把她需要的东西给带回来了。
一大捆硬笔,终于可以教那群泥娃子们识字了。
毛笔遍地都是,这硬笔却不太好找,尤其是一下子需要弄回来一大捆,因此只能找人定做。
这大概也是义学中面临的最大障碍了,在这里,每一支硬笔都是纯手工制造的,连里面的笔芯,都是手磨磨出来的,非常麻烦。
就这一捆比,她都不知道盼了多少天了。
最近这段日子,王浩也履行了之前的承诺,果然让小蝶他们吃大黄鱼吃了饱。
最正宗的野生大黄鱼,大的几条,足有半米多长,肥的一踏涂地,幸亏在杭州城的时候又特地打了两口上好的大锅过来,而且足够大。
雪菜大黄鱼,既简单又美味,怎么吃都吃不够。
可惜季节不对,少了几片冬笋,不过不要紧,山上有的是竹林,没有冬笋挖,挖几根扁笋也是一样的。
其实最地道的雪菜大黄鱼,里面用的,就是扁笋。
海鲜的最大好处,就是不需要什么调料,撒上几把雪菜,切上几片扁笋,就能熬出一锅鲜美至极的雪菜大黄鱼汤。
一筷子下去,全是肥嫩雪白的鱼肉,一根刺都没有。
正宗的大黄鱼,这口感就是不一样,一筷鱼肉放入口中,略微带一点韧劲,并不像养殖大黄鱼的口感那样,有种粉粉的感觉。
还有那鱼汤的颜色,也是微微有些泛白,全然不像前世那种被染了色的假货。
除了大黄鱼,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海鲜,各种蟹虾贝,不胜枚举。
在没有过度捕捞的时代,这里的海产品丰富的兼职令人乍舌。
虽然只是简陋的捕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