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的。
他这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耐心。
这或许是因为他学过两年绘画的缘故。
所以,任峻担忧的粮食问题,子桓有信心解决!
要按照历史记载,建安元年,曹老板自己招募流民种地,第二年都能得百万斛稻谷,没几年弄得个粮仓满仓!
子桓这穿越过来的,难道种地还种不过他们?
子桓扶住弯腰削梨头上的泥土的任峻道:“我跟您说,别那么悲观!咱们种粮食了,有了孩子还怕他们活不成?您老不用担心,明年少说也有百万斛收获!”
子桓吐了吐嘴巴里的泥土接着道:“咱们啊,现在最缺的是人口。
现在粮食少,您看不出这个问题,总觉得人多养不活!
但是等有了粮食后,这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且以后战乱不断,人口的缺失会越来越严重!”
任峻眯着眼睛,望了一眼自己耕出的红黄土壤,道:“如果没有旱灾蝗灾,你觉得咱们能种出多少粮食?”
“那还用说,当然是两千七百万斛!”
“别胡扯!说实际的。你跟司空海夸出来的,不要把我们拉上!”
子桓捏了一把送软的土壤道:“没骗你!你看土壤好得不得了!水资源耶丰富!
先天条件有了,咱们再说劳力。
咱们现在有三万人种地,还有虎豹骑的上万军卒时不时过来帮衬。
另外,我明儿就上山去,正式放出招募流民的告示。
有多少流民我都准备吸纳进来!”
任峻还是不相信会有光明的前景,疑惑道:“人多了,工具不够也是闲着啊!”
“哪里工具不够了!曹家的铁器作坊要多少农具造不出来?”
任峻对子桓这个浮夸得毫无上限的想法简直嗤之以鼻,冷声道:“农具是铁做的!不是泥土做的!没有铁咋做?!”
这死老头,竟然说得自个儿生起气来。
总之,在他眼里就没有容易的事。
其实他这种人生态度是对的,这是扎扎实实干实事的人才会有的人生态度。
最后的成功都属于这类人。
像那些所谓的聪明人,总想着走捷径,总认为聪明才智可以省点力气,总认为世间的事情靠聪明就能做成。
最后聪明的都失败了。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世界不是聪明人的世界,而是坚持者和后劲者的世界。
走到最后的人,不是那些从小就被师长或父母指认为聪明的人,而是极不出色默默无闻,却在坚持做的人。
当时红火的反而容易夭折。
人生三大悲哀之一就是少年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