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混在三国当军师> 关羽败亡的背后 转载

关羽败亡的背后 转载(1 / 10)

本文转载自红朝笑笑生-天涯的博客。已获得博主同意。

注:本文引用了天涯社区“泪痕春雨”的部分评论文字,事先已征得作者同意。

一、山雨欲来

公元219年5月,刘备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经过一系列征战,曹操终于退出汉中战场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上讲,这一仗对蜀汉来说,都称得上是伤筋动骨。因为,汉中争夺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蜀军就被曹军狠狠吊打了一顿,不光损失了大将吴兰,连张飞、马超也被打得连连败退,最后是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增援,才击退了曹军。当然了,前方如此吃紧,后方自然也轻松不到哪里去,为了倾尽全力打这场战争,相关人力、物力那是如流水一般,拚命往前线调拨,以至于诸葛亮都不得不找杨洪商量:这一仗是不是该继续下去?

诸葛亮找杨洪问这个问题,绝不代表他不明白汉中战役的重要性,而是刘备集团进驻益州不久,对益州豪族的态度还没有把握。这种情况下,不跟地方政府取得共识、强行征调益州的人力物力,随时可能引发后方起火的严重事件。而杨洪的态度,也很让诸葛亮满意,因为他的回复,是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前线的刘备,否则下次打的就不是汉中争夺战,而是益州保卫战了。

得到杨洪为首的益州豪族支持后,刘备终于打赢了汉中攻防战,还击杀了曹操的嫡系夏候渊,算得上是一大胜利。面对益州集团万众一心的压力,曹操开始吃不住劲了,因为,他没有把握一举击破对方,就只能在边境线上干耗,战线拉得实在太长,后勤物资都要从秦岭翻山运过来,消耗十分巨大。考虑到后方一直有各种反对势力,如果没完没了地僵持下去,随时可能出现翻船的危险。

在军事失利和政治压力下,曹操从汉中前线退兵了。但是作为一个战略家,曹操并没有完全退走,而是留在了长安。

于是,现在轮到刘备头痛了。

我们必须知道,曹操并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庞大的军政集团首脑;这个人留在长安,也不会光领一个秘书班子闲逛,相反,他是带着一支战略机动兵团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的压力,始终比山还大。

如果对这种战略态势不了解,可以想象一下,当年苏修陈兵百万在边境线上的时候,中国的紧张程度如何。虽然说,对方没有发动进攻,北部地区却得时刻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否则一个疏忽,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当年面对苏联的,是一个已经稳定建设十几年的中国;而刘备在益州、汉中只能算外来户,相关根基都没有稳固,如果跟曹操长期耗下去,肯定是要吃亏的。

面对这种战略挑衅,刘备就做了一个决定:在汉中称王,然后返回成都。

这是一个政治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