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们的帝国第一部> 第五十章 和平解决

第五十章 和平解决(1 / 5)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

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地过来的,当然也应该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昨天、今天和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诀了。

天启皇帝朱由校于1627年驾崩,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

在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后,他那更年轻的兄弟——十八岁的信王朱由检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人称崇祯皇帝。

常钧士最后见了朱由校的遗体一面,他将那两把盒子炮放入了他的灵柩中。“永别了,孩子。”

天启皇帝朱由校埋葬在大明帝国的德陵,位于天寿山陵域潭峪岭西麓。

德陵陵宫建筑总体布局呈前方后圆形状,基本仿庆陵,但两进院落连成一体。第一进院落以祾恩门为门,院内建有祾恩殿及左、右配殿及神帛炉。第二进院落,前设三座门,内建棂星门及石供案。后为圆形宝城,建有方城、明楼。哑巴院内有随墙式琉璃照壁。陵宫外还建有宰牲亭、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

德陵修建时,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之弟)刚刚登极,明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在财力、物力、人力上遇到了很大困难。首先,国库匮乏,经费不够。当时奉命负责陵园营建的工部尚书薛凤翔曾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经筹措,只拔银50万两,还反复“叮咛告诫,以期速成”。按照计划,营建德陵需用白银200万两。为了不影响工期,后来在朝大臣纷纷捐款赞助陵工,才使这座陵园勉强修建起来。

由此常钧士开始瞧不起朱由检,这个年轻的孩子不像朱由校那样乐观开朗喜欢新事物,他的内心有一种潜在的敌视和不信任,生性多疑,好刚愎自用……这也许和他那令人不快的童年有关。

朱由检因父亲明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讨厌的太子,母亲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幼年并不幸福。五岁时,其母刘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杀,朱由检交由庶母西李抚养。数年后西李生了女儿,照管不过来,改由另一庶母东李抚养至成人。于公元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册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天启七年)死后,由于没有子嗣,他受遗命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

“死去的是他的哥哥,虽然是同父异母……那也不能在他的陵墓建设经费上抠门啊。那孩子都死了。”常钧士在军营里拍着桌子大发雷霆。

“没有一个新皇帝喜欢念旧的老大臣,尤其是您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