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资宋> 第五十六章 谈生意二

第五十六章 谈生意二(1 / 3)

“7万匹加厚的麻布。”沈敏说着又拿起了一边桌子上的那块麻布说道:“这样麻布3万匹,总计10万匹一年。现在市场上普通的麻布大约在420-490文一匹,我手中这块麻布给价900文一匹,加厚的麻布则给价1500文一匹。保安社可以和你们定三年的合同,两位刘员外以为如何?”

不管是刘长发还是刘海山,都被沈敏说的数字吓了一跳。他们脚下的临安城,乃是天下最为繁华的所在,天街上的商铺一次交易千万钱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但是像三郎这样,光是麻布一年就订购13、4万贯,还连订三年合同的大手笔,就由不得他们不惊叹了。

刘氏兄弟虽然在湖州也算是小有田产,但也不过才两三百顷田地,只能算是地方大户,而不是什么豪门。在没有加入济民社之前,他们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二万石白米,大约是三、五万贯的年收入。

自从加入济民社,靠着为社内各家商号分销各类货物,和筹集丝绸、铜镜等当地特产,一年收入倒是增长到了六、七万贯。也正是尝到了这样的甜头,他们兄弟一听到社内的号召就忙不迭的赶了过来,生怕自家错过了社内的什么好处。

但是他们也没有想到,才刚一见面,这位保安社的沈三郎就给他们抛出了这么大一个好处。要知道在过去一年里,他们出售给保安社的麻布总值还没超过2千贯。也就是说,光是麻布这项生意的利润,现在就足以相当于他们家中田地的产出了,今年江南风调雨顺,粮价几乎都快要跌到2贯一石以下了。

原本并不怎么愿意让外人插手自家作坊生产的刘氏兄弟,此刻也忍不住动摇了起来。两兄弟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刘长发才对着沈敏说道:“三郎果然豪气。可我们兄弟过去毕竟都是小本经营,为我们干活的不是奴婢就是乡里乡亲,有现在的产量已经相当不错了。

三郎突然要求我们改进生产的方式,我们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改进,才能增加产量和保证质量。所以倒是想要问一问,不知三郎可有个什么章程吗?”

对于刘长发的询问,沈敏倒是不遮不掩的说道:“对于大陆上的纺织业,过去我打听了一些消息,这次上来又在临安城内询问查访了一些商铺,因此倒也有些明白这大江南北的各色纺织品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了。不如我先说一说我了解的消息和改革作坊的想法,两位之后在对我的话语纠正补充如何?”

刘氏兄弟异口同声的应道:“自当如此,还请三郎细细道来。”

沈敏略略沉思了片刻,方才组织着语言说道:“这世上的纺织品粗粗划分一下的话,大约有丝、麻、棉、葛、毛数种。而我大宋贩卖南北海外的大宗纺织品,其实只有两项,一曰丝,二曰麻。至于其他几种的数量,都不足以影响市场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