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饮完毕后,重耳一行回到重明馆,楚王让人送话过来,说明日一早就送重耳一行去秦国。兄弟们为着今日重耳出言顶撞楚王一事惴惴不安,巴不得早点离开楚国,闻言都是兴奋难抑,连夜收拾行李物品。
重耳见赵衰坐在一边,手中握着一件物事,低头默然不语,走近一看,原来是当初安娘送给赵衰的那双丝屦。
重耳道:“赵兄弟可是想起安娘了,虽然咱们大业未成,但辛苦了这么多年,终是离大业近了一步,光明可期,赵兄弟何不写封书信回去,让安娘从此安下心来?”
赵衰道:“公子错了,我并不是想念安娘,只是即将离开此地,念起往昔,心里颇有些感慨罢了。”
赵衰拿下头上一根已磨得圆润乌亮的乌木簪,道:“这是当年沁格赠于我的簪子,虽然鲜艳不再,但我日日佩戴,已成了我的惯用之物,一日不可或缺,这双丝屦美则美矣,却终究不是耐穿之物,与其穿旧了丢弃一旁,到不如留着,闲时取出一观,遥忆故人,不是更好?”
重耳叹道:“赵兄弟有情有义,若论对感情的专一持衡,无人能及。”
众人等了一宿,第二日,楚王派遣蒍吕臣为使臣,一早就来馆中迎接重耳,重耳一行上了马车,只见车马浩荡,随从加上路上护送的士兵,共有五千余人,打着楚国的玄鸟旗,车轮滚滚,鸾铃声声,可谓声势浩荡。
楚王到城门口为众人送行。楚王端过一杯酒,从地上捏了些尘土,投入杯中,意味深长道:“寡人从此与公子一别两宽,公子虽然离开了楚国,可别忘了,你也曾经尝过楚国的水,踏足过楚国的土地。”
重耳端过酒杯,一饮而尽,道:“楚王的恩德在下没齿难忘。”
众人一一向楚王拜别,转身上车而去。
看着重耳一行远去,成得臣道:“大王,请允许末将带一支人马,前去劫杀重耳,他若重返晋国为君,只怕有朝一日会成为楚国的大患。”
楚王摇头道:“上天若佑我楚国,天下有谁能拦,天若不佑我楚国,即使杀了重耳,上天也会降下更加贤德的君主,与我楚国一较高下。何况重耳贤德慧敏,即使身处困顿也不谄不媚,身边又有将相之才扶植,这是上天所择选之人。天之所兴,谁能阻之?”
“那也不能让他们白白离去,不如将狐偃留下作为人质。”
“不可,人贵有始终,寡人既善待重耳,却又留下一个人质,岂不将以前的善行一并抹杀,让人小看了寡人去,到不如留一份情意,万一将来战场上重遇,也好相见。”
蒍吕臣带着车马朝北面的秦国进发,因有了楚军的护送,众人有恃无恐,取近道,沿着汉水,经过权县和邓县,再往西北方向直往秦国。
这日众人来到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