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我是大圣师> 178章 说不出

178章 说不出(2 / 5)

也是指南方太平无事,然而也不太平了。

之所以这样写,乃是为了引出下面的正文。

许多士子不顾许将替自己站场,轰叫自己下去,又指责写的什么东西。

说明得有多少士子麻木不仁,这样写,居然看不出来?另外自己写了三个邕,邕州发生惨剧,也让赵顼更加愠怒。

然后有了古怪的殿试考题,许多士子确实饱读诗书,然而沾到了农业,恐怕有许多来自农村的士子都未必碰过多少农活,有的可能连二十四节气名称都未必能清楚,看到试题后,可想这些士子的感受。

但刘昌郝不以为然,一是出的片面,二是官员也用得不当,现在的士大夫,特别是地方官,得是全才,农业、工商、经济、水利、破案子都要管,甚至连军事也要插手,术有专攻呢?

“勿管。”刘昌郝说。朱三又说岭南,刘昌郝不想听,朱三说:“你写了三个邕。”

“那你说吧。”

不说,刘昌郝也知道,知道得更多。

想弄清岭南,得弄清楚几个背景。

为什么隋炀帝要三征高句丽,翻开历史地图便能知道原因,西到玉门关,东到辽南与朝鲜半岛北部,皆是传统的汉人势力范围。高句丽乘中原十六国、南北朝混乱之即,不但吞并了朝鲜四郡,更彻底吞并了辽南。所以隋炀帝西征吐谷浑,到达玉门关收兵回来后,立即兵指高句丽。

后周与北宋的“北上”、“南下”。

柴荣选择北上,北宋得感谢柴荣,若不是柴荣将瀛州、莫州与易州大片土地收回来,宋朝会更被动。然而到了宋朝手中,又将易州丢掉。

赵匡胤雪夜访问赵普,赵普说南下。

不是南下,而是赵匡胤的心态。赵匡胤虽然能打,这时他已经做了皇帝,心态与以前不一样。南下更稳妥,至少能保住宋朝在中原的统治地位。虽然这时的辽国是鼎鼎大名的睡王耶律璟做皇帝,然而只要打败了,宋朝都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这个选择的结果,便是宋朝以后只能与辽国僵持,无法收回燕云十四州。

赵匡胤用玉斧在大渡河地图上一画,并说,非吾有也。自此以后,这种保守心态成了宋朝的祖宗家法。

潘美王明南征南汉,这两人才是真正的猛将良将。

如果有心,次年,二人挥师南下,绝对轻松地收回交趾,但是没有。

白藤江之战,当时的交趾没有称国,而是叫静海节度使。南汉时,静海节度使落到矫公献手中,吴权认为矫公献的节度使是从他岳父手中抢来的,兵伐矫公献。矫公献向南汉求救,南汉兵出白藤江。吴权将木桩插在白藤江河底,南汉军队涨潮进来,没有察觉,大船被木桩将船体划开,导致大败。从此交趾拉开了脱离中原的序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